第8章:没有了,一滴也没有了 (第2/2页)
,粤菜、沪菜、苏菜、客家菜中都有白斩鸡的影子,只不过苏南县地处县区,菜式花样并不比省、市繁多,日常饮食也多以质朴、简单为上。 炖煮约十分钟之后,聂子航捞出整鸡,立刻放入冷水之中。 就在这时,一声中气十足、愤慨有余的呐喊从厨房外传来。 “哥!听说有人欺负姐了?” 不用想,声源来自聂子健。 聂子航不急不忙地下锅焯油,炒香蒜蓉、姜片、小葱末。 一阵热辣辣的“滋啦”声爆开,聂子健从厨房外探进一个头,嗅了嗅香气,脸上的怒容顿时消退大半:“哥,姐她……你这在弄什么好吃的?” 聂子航斜了子健一眼,好笑道:“小红没事儿,都解决了。” 聂子健疑惑道:“解决了?怎么解决的?” “帮我拿碗。” “好嘞!” 饭间,聂爱红把事情来龙去脉大致说了一通,聂子健连吃了几大碗饭,义不容辞地负责起光盘任务。 聂子航则把相处时间留给了爱红与子健,自个儿回房,拿出余晓丽交给他的法文稿件。
如余所说,这是一封技术性指导文件,他在拿到文件的当晚翻译了一半,总体篇幅不长,其中涉及的理念除了部分技术应用,还包括了各项简约主义设计理念,甚至提到了菲利普·斯塔克的电器设计概念。 如此杂学旁收的一封文件,能从首都工业局到余晓丽的手上,也就不足为奇。 趁着傍晚到夜间的闲暇时间,聂子航开始做后半部分的翻译任务。 整篇文件的难度并不高,而那些他不了解、只能靠音译的专有名词则专门标记,做上注释,好方便余晓丽进行二次纠正。 …… 晚上七点钟,苏南县图书馆。 聂、余、于三人依然在老位置落座,聂子航从帆布包里取出那封翻译好的文件稿,递给余晓丽: “做了一些浅显的翻译,还需要余同志过目一下,文件里还有一些我没听过的专业名词,我大多做了音译,都标注出来了,可能需要你二次翻译。” 余晓丽显然十分震惊,虽然知道聂子航有一定的法文功底,但没想到区区一天时间,对方就能完成整篇翻译稿。 她颇有些不信邪地接过原件和翻译件,用有限的法文知识进行对比。 完美无缺,除了标注的地方,几乎没有错误可言。 “你……你真的没有读过大学?” 聂子航笑着指了指桌上的教材:“不仅没有,我还正准备考大学。” “准备考哪儿?” “燕京大学。” 坐在聂子航身边的于敏宏一挑眉毛,十分高兴地说道:“那正巧了!咱们同场考试,不仅可以一个考场,还能一起坐车去燕京!” 聂子航说道:“今年的考生多如过江之鲫,我没有十足的把握。” 于敏宏显然没把这话当一回事,转头对余晓丽说道:“余同志,这翻译稿能不能给我看看,也让我开开眼界?” 余晓丽和煦地递去出自聂子航之手的翻译件。 于敏宏接过,看了半天,终于冒出一句:“你……法文这么厉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