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8章 问君心夏陆得双聚 (第1/2页)
这他娘的,做人不能姓贾啊! 夏尊宝赏了手下番子五百钱,仍打发他回去探听消息。 最初的惊诧过后,他顺势歪在炕上,垫高枕头仔细琢磨起这件事来。 毫无疑问,关于私生子的流言,始作俑者当属宁国府的贾珍,而珍大爷的用意本不难猜。 想他夏小爷,是六宫都总管夏守忠的儿子,宁荣二府当中至少贾珍知道。 都说他老子夏守忠背后站着当今天子,那么夺人之子,无疑能试出这位夏总管的成色。同时也说明,贾府作为百年勋贵之家,内心深处也没把宫中的太监放在眼里,哪怕当朝天子跟前的红人。 贾珍的聪明之处在于,他从未亲自将此事摆上台面,都是府中下人的“流言蜚语”,与他珍大爷何干?如此一来,进可另做图谋,退可推作不知,撑死一个治家不严的罪过。 对夏尊宝而言,他之所以把这事上报给内司衙门,就是想让宫中给贾家一点苦头尝尝。 不把皇帝身边的近侍当根葱,岂不就是隔着一层薄纱,伸手去打皇帝的脸? 贾珍如此行事,又想做给谁看? “就是不知皇帝老儿为何反行其道,出人意料的演了这么一出?”夏尊宝寻思良久,终不得要领。 正彷徨无计,院中有人喊道:“老爷来了!” 夏尊宝得闻,一骨碌爬起来,赶在屋前接住他老子哭道:“爹啊,你总算回来了!你儿子要跟着别人姓贾啦!” 抽泣,呜咽,掉泪。 一套功夫做下来,堪称情真意切。 夏守忠一脸苦相,扶起夏尊宝道:“好宝儿,爹都知道,都知道!不打紧的,你身上流着咱们老夏家的血,这点无从改变。只不过天命难违,爹在宫中也尽了力。” “我不管,哪有平白无故一句话,就硬生生让人换了祖宗的?还有没有天理?还有没有王法?”夏尊宝只管撒泼。 尽管这些言辞大逆不道,夏总管也只能长叹一声,由着他去。 夏尊宝在赌气,背过身去不理他爹。 父子两个就在屋内闷闷站着,都有些“事已至此,夫复何言”的意味。 过了好一会儿,夏守忠才开口道:“宝儿,你且记住,圣心从来难测,万不可逆之而行,否则就是累及九族的大祸。如今你也大了,又生在咱们这种人家,上书房面南而坐的,才是九天真龙,圣心再难测,却也得测。” 话说到这个份上,夏尊宝已然明白,他老子觉得上书房那位才是真正的上天之子。 当下国朝双悬日月,朝野晦暗不明,他爹能有这份嗅觉和眼光,属实难得。 常言道上善若水,聚可奔腾直下,呼啸山海。散则涓涓细流,绕石蔓延。 看来在老父亲身上,还有很多可学之处。 想透其中道理,夏尊宝收起他那套无赖把戏,转而狡黠道:“容儿子想想,此事脉络,无非宁国府贾敬上书,圣上恩准,也就是说,并未有其他圣意?” 夏守忠寻思片刻,也觉得是这么回事。 夏尊宝乐了,道:“那成了!宁国府那边我去,不违圣旨就是了。但圣上也没说我不是夏家的儿子,那我还是咱们家的夏大爷!” 夏守忠愣住,几息间无言以对,继而缓过神来,难免有种失而复得的欣喜。 什么叫揣摩圣意,这就是。 就这份心眼子,堪称雏凤清于老凤声,他们老夏家后继有人。 想当年他亲手送儿子进宫,又疏通敬事房暗中做了手脚,为的就是保留夏家最后一点血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