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代后_第三十七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七章 (第2/3页)

的甜到味蕾上,齿颊留香。难道这就是爱情的甜蜜?

    下午5点多钟,汽车就进了广州城。已经和茵茵约好,车一到就装货。仿佛是调好闹钟一样,车一进城,温柏励老板就醒了。先正了正坐姿,重新系好皮带,眼睛盯着挡风玻璃前的街道。

    “温老板,你真是比闹钟还准时啊,车一进城你就醒。”邓老师打趣说。

    “他呀,十几年来养成的习惯。只要我车速一变,他就知道要进城了。人就变得特别精神。”司机一边把着方向盘一边笑嘻嘻地说。

    温柏励拍了拍额头,笑着说“我睡眠轻,没办法。”顿了顿,看着邓老师说:“以前在外打工,躺下就能睡着,做生意后,睡眠就轻了。”

    邓老师点点头,开始理解温老板精明的背后,原来也有很多迫不得已。禁不住的,心生惺惺相惜之情。他的人生信条是交朋友比做生意重要,现在他更愿意以朋友的身份和温老板交往。做个有人情味的生意人,或许比赚更多的钱要快乐得多。

    到了茵茵公司总部大楼外,邓老师先下车,司机和温老板去找地方停车。趁他们停车的空当,邓老师一路小跑上楼找茵茵。

    在办公室门口,邓老师停了下来,用手理了理头发。毕竟是省城的国企单位,形象不能太随意了。准备停当,才轻轻敲响办公室门。等了一阵也没人开门,才醒起,今天是周六,茵茵没有上班。走到一楼门卫室,向门卫借电话打茵茵的BP机,很快茵茵就回电话,告诉他,一会就过到。

    邓老师出到公司门口等温柏励老板,两人停好车,正从远处走过来。

    “怎么样,和你朋友联系上了吗?”温老板一到就迫不及待地问道。多年的商海浮沉,已经养成凡事都往坏处想的习惯。

    “联系上了,正赶过来。”

    三人随即坐在门口前的台阶上,看大街上车来车往。冬天,天黑得早,6点刚过,天色就开始暗下来,如果不是着装还算得体,没人怀疑他们是从农村出来揽工的农民工。

    一台的士在路边停了下来,吸引了邓老师他们的目光。未几,从车上下来一女孩,正是茵茵。邓老师开心的走过去,笑着说:“你终于来了。等人的滋味真不好受。”

    “等急了吧,想不到周六都塞车,不好意思了。”说完,站在原地,轻摆身体,莞尔一笑。茵茵今晚穿了一件红色的羽绒服,搭配合体的牛仔裤,雍容喜庆地看着他。有的女孩,就像八月的柿子,喜庆温暖,茵茵就是这样的女孩,和她相处,很容易忘记岁月的风霜。

    邓老师并没有气恼,反而嘻嘻笑。见到茵茵就已经是一件开心的事情。

    温老板在后面大感意外,一直以来只知邓老师有朋友在贸易公司,有门路拿到便宜的进口货。在他的想象中,应该就是和自己年龄差不多的中年男人,想不到却是一个妙龄女孩,小小年纪,就手眼通天,了不起啊。他当然不知道,公司老总就是茵茵母亲的学生,再说这也是正常买卖,只是价格实惠点而已。

    习惯性的,茵茵上前就挽住邓老师的臂弯,一副很亲昵的样子。邓老师心中一颤,身体僵了一下,思想激烈地斗争着。心里想着要劝她把目光放远点,不要再在自己身上浪费光阴,可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茵茵正在兴头上,他实在不忍心扫她的兴!只能自我安慰,我们只是关系比较好的朋友,亲昵点也算正常。

    站在后面的温老板又一次惊掉了下巴。想不到,平时不显山露水的邓老师竟有一个在省城国企上班的女朋友。这超出了他个人的生活经验。现在社会虽然不再分阶级,但门当户对的思想还是根深蒂固的。温老板不由得对邓老师高看了几分。

    相互间介绍认识后,茵茵便带他们开车到仓库装车。吩咐仓库管理员做好台帐,再通知公司的财务会计到现场来确认,等装完车开票。把一切安排妥当后,茵茵笑着对他们说:“你们都还没有吃饭吧?今晚吃海鲜怎么样?”

    温老板急忙说:“不必那么客气,等装完车,我们自己再去吃也不迟。”出门在外,吃饭经常不准点,已经成为温老板的习惯。

    “温老板客气了,启先的朋友就是我的朋友。还是先去吃饭吧。”茵茵很诚恳地说。

    推却不掉,只好留下司机在旁记数。温老板和邓老师跟茵茵去吃饭。

    广州是一个美食城,每到华灯初上夜色阑珊的时候,各色酒家就开始招揽食客。在这里,不同阶层的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消费层次的美食。所谓的食在广州,就是名副其实的美誉。

    三人沿着大街走,茵茵挽着邓老师,有说不完的话,仿佛要把几个月攒下来的话一次说完。邓老师站在中间,不好意思冷落温老板,时不时的要找话题和他聊两句。已经是过来人的温老板当然明白邓老师的意思,笑着调侃道:“不好意思,我成电灯胆了。”

    邓老师知道温老板是误会了,可是茵茵如此黏人,确实会让人有这样的想法。唉,这到底是怎样了,事情的发展已经超出了自己的预期。如何向温老板解释呢?又怎能解释得清呢?再说,现在解释,不是让茵茵很没面子吗?这是他不愿意做的。即使和茵茵有缘无分,他也要爱护她一辈子。

    广州的城市布局比较合理,会分门别类的对街道进行划分。例如做五金配件批发的、做成衣批发的、做饮食的……都会分类集中在一处。这样的好处是容易货比三家。当然,对于初来广州的人,可能走很久都找不到吃饭的地方。

    茵菌带着他们左转右拐的走了几条街,眼前忽然一亮。在相对安静的街巷两边,栉比鳞次的开满了饮食店。饭店前的霓虹灯招牌把整个街面照得亮如白昼。门口张贴的菜式丰富多样,色泽诱人,让过往的食客垂涎欲滴。烧烤店直接就在店门口烤生蚝,“滋滋”冒着热气的生蚝,又肥又大,引得邓老师直流口水。

    见邓老师盯着生蚝看,茵茵建议,不如就吃烧烤吧。茵茵的建议正合邓老师的意,年轻人就是喜欢吃香喝辣,怎么刺激怎么来。还是温老板稳重,知道在外跑生意,最忌乱吃车西,,吃坏了肚子,只能一路痛苦了!当即对邓老师说:“正餐还是吃米饭吧,你们年轻没事。我老大了,肠胃不好,又烧烤又是啤酒的下肚,受不了。”

    三人迤逦进了一家粤菜馆,温老板点了一个白切鸡、一份苦瓜炒牛rou、清蒸龙虾,还要了一个炖汤,外加时鲜蔬菜。茵茵怕不够吃,又加了几个菜。

    一碗汤下肚,温老板打开了话匣子,一边吃菜一边说:“活了大半辈子,去的地方也不少,还是广东菜比较适合我的胃口。”

    邓老师和茵茵不说话,只是微笑着听他讲。温老板夹了几口菜,缓缓地说:“广东菜的特点就是清淡和新鲜。这是我最喜欢的。我们内地人还不太讲究,香港老板已经开始讲究养生,他们就是提昌少油少盐。”

    温老板说的养生对于邓老师来说是新鲜事。少油少盐,不就是小时候吃的菜吗?好不容易过几年好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