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会前 (第3/3页)
才明白很多事情的原因。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在关内名立宪、实自治、暗养兵,真是大事可期。 杨锐见章太炎明白。又想到事情大致交代完毕,于是问道:“现在国内立宪之情况如何?” “一片大好。”蔡元培道,他已经是宪友会的副会长了,前段时间还和赵凤昌、张謇等人多次谒见端方等人,知道的消息不少。“前段时间出洋的大臣刚刚离开沪上,到天津之后有十万学生上书‘奏颁宪法、更改官制、重定法律’,北洋袁世凯更是对他们盛情相待,一改临行前反对立宪的作态。扬言说什么‘官可不做,宪法不能不立。’,弄得舆论大涨,现在全国都是一片赞同立宪之声。”
听闻之前反对立宪的袁世凯也转了向,杨锐笑道,“他这也是挂羊头卖狗rou啊,真不愧是一代枭雄。‘奏颁宪法、更改官制、重定法律’。这最重要的应该就是‘更改官制’这四个字吧。到时候大批权贵被踢出官衙,他袁世凯才好把人安插进去。” 袁世凯立宪的原因诸人在杨锐回来前都已经讨论过了,得到的答案和杨锐是一样的。此时听杨锐这样说,都是一片笑声,徐华封道,“袁世凯此人甚是机巧。最擅长就是审时度势,见隙而为,他这般作态实属正常。” 章太炎道:“他袁世凯和复兴会可谓是道同却志不和,可以说是半个同道中人啊,此人必是我们复兴会之大敌。” 杨锐想不到他还有这样的判断。笑着问道:“若是那一日我们从江浙、湖广同时起兵,枚叔兄你看这袁世凯当如何?” “看不看洋人?”复兴会之第一大敌就是洋人。章太炎深受影响,一说国内局势,便要先说洋人如何。 见他如此正经推演,杨锐笑道:“假设洋人先保满清,后现举国皆反,只能中立。” “若我是袁世凯,必定以剿灭义军为由,要钱要官,然后在和义军对阵之时,想办法获得洋人的支持,到时候哄南诈北,以和谈为名,把权利都收入自己囊中。” “若是他袁世凯的北洋军打不过义军呢,而义军又一心要北上伐清,那当如何?”章太炎说的其实就是历史,虽然不知道他当时为什么不提醒孙汶等人……不过在想似乎后来光复会和同盟会闹僵,陶成章被刺身死,孙汶一系已成敌人,即便知道他估计也不会提醒孙汶等人。 “这局也好破,袁世凯和满清并不一条心,要他死命和义军拼命,那就是笑话了。到时候义军北上,他必然局外中立,让开通路让义军和满清厮杀,满清大胜,他手中有兵,满清不敢把他逼反,到最后他是官照做、权照抓,毫无损失;义军大胜,他或表归顺,或言共和,加之他在北方经营多年,必定要给他地盘实权,若再加上洋人支持,直隶这一省还是要交给他管的。虽不如早前风光,但是实力犹在;但若是义军惨胜、或者满清惨胜,或者两败俱伤,那北洋就会出来收拾残局了,到时候天下属谁,当看造化了。” 章太炎化身为诸葛亮,一通话说的杨锐沉思不已,良久他才道,“这么说来,那北方的布局还是要考虑周到一些才行了。” 会议的开着开着算离了题,王季同清着嗓子把它矫正了过来,他道:“北京来报,京城诸位亲贵大多反对立宪,只是这些大都没有实权的,不过其中铁良反对的理由倒是直中我们要害。” “哦,他怎么说?”杨锐道。 “他说人民不知要求立宪,授之于权,不仅不以为幸,反而以分担义务为苦。若再实行自治,坏人便会掌握地方命脉,非常危险。”王季同说过之后又叹:“此乃满清第一危险之人!” 杨锐也感觉这个铁良思虑甚周,难怪革命党一直要刺杀他,他再道:“那支持立宪的人呢?” “支持立宪的权贵也不少。出洋考察的载泽、管着京城及几万巡警的耆善、还有庆王奕劻、光绪的弟弟载沣,这几人倒是支持立宪,这几人完全都能在慈禧面前说上话,支持的一派完全压倒反对的一派。对了,说到载沣,前几天有消息说,他已经执掌了宫中的健锐营。” “哦!”杨锐闻言惊异起来,这倒是一个大事。健锐营全军在五千人上下,是满清禁卫军中的特种部队。其在乾隆时创建,战功殊异,军中全是八旗子弟,算是八旗军中唯一只没有堕落的部队。庚子年慈禧之所以能逃出京城,完全靠这支部队拼死断后。这支部队是北京内城第一军,现在这支部队交由载沣统领,看来慈禧是在安排身后事了。 “载沣为人如何,好色吗?”载沣听过,但是要说对他什么印象,杨锐一概不知。 “是个怕老婆的,胆子怯的很,根本不敢出来喝花酒。他福晋是荣禄的女儿,很不好摆弄,在家据说就是一霸,便是婆婆都不怕,一闹起来,他两弟弟不在家,那就是母老虎一个。”京中怡春园得到的权贵秘闻甚多,这些常人不明白的事情,在讨好女人死撑脸皮的时候,会被那些权贵贝子们毫不顾虑的说出来,这便使得复兴会对京中的一举一动都了如指掌。“不过此人见识却不差,其虽支持立宪,但却不像载泽那么认为立宪可使满清皇朝万万年,而是认为立宪应该大权揽于朝廷,小权放于士绅,然后以立宪为名,整顿政务,办学建厂,以求富强。” 见识和行动是两回事,杨锐对于载沣并不看好,跳过此议道:“先不管京城如何吧。还是说说会议准备的如何吧,人都到齐了吗?” “马上就要到齐了。关内十八省,除云南、贵州、广西、湖南四省外,其他十四省都有代表赴会,不过广东的代表谢缵泰要晚几天到。大会定在三日后。”王季同把手上拿着的一个厚厚的铁匣子用密码打开,取出一份薄薄的纸来。杨锐接过一看,却是这次会议的各省代表的名单: 京城——陶成章、车钺 直隶——孙松龄、陈兆雯 山东——徐镜心、刘冠三 山西——谷思慎、王荫藩 河南——张钟端、刘积学 陕西——井勿幕、常自新 甘肃——张赞元、柴若愚 湖北——冯特民、蔡民济 四川——杨沧白、卞小吴 安徽——权道涵、柏文蔚, 江苏——屠元博、刘光汉 浙江——魏兰、敖嘉熊 江西——邓文辉、陈荣恪 福建——林斯琛、黄展云 广东——谢缵泰、黄世仲 东北——杜亚泉 ps:注:前文美国棉花产量为“一千万包,五千万磅”,其应为“一千万包,五十亿磅。”特此更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