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卷 第二十五章 飞行 (第2/2页)
国人要建这么大的一个矿石储存库,但看在马克和上帝的份上,他还是把事情干得的很漂亮. 大门紧闭的飞艇库呢,一个巨大的飞艇像一只史前无比硕大的恐龙静静的停靠在库里,一群工人正在小心的往飞艇下面的吊舱装载货物.因为是首次飞行,装载的货物不满五吨,上面除了严州急需的7mm子弹外,还有二十四门六〇迫击炮以及足够数量的炮弹发射药,引信和模具.至于炮弹本身,那就只能是由严州方面自己生产了,其实这并不复杂,通化兵工厂抽调去的工人早就到了严州,他们缺的就是这些模具以及发射药,引信而已,只要这些东西送到严州,那炮弹落在清军头上那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总后派来的洪璜楠上校正在一边看着飞艇下的吊舱若有所思,只待身边的副官告诉他物资已经装载好了之后,他才回过神来."都装好了"他问了一句废话. "装好了."副官答道,他不厌其烦的那装载的内容又复述了一遍:"计有7mm子弹十五万发,瞬发引信八千个,发射药五千份,炮弹模具三十个,电台五部,都已经装完." 子弹加上包装物平均每发二十七点五克,十五万发就是四千一百二十五公斤;瞬发引信加上包装物平均每个重三十九克,八千个就是三百一十二公斤;发射药十二克每份,五千份就是六十公斤,炮弹模具二十二公斤一个,一共是六百六十公斤;还有五个电台……洪璜楠上校默算着这絮物的重量,一会便道:"超了八十五公斤,你去问一下潘艇长,看这样行不行" 副官这边也是感觉超重了,现在听到上校吩咐,便直接去找潘艇长了.此时的潘艇长并不在飞艇库内,而是在外面的系列塔上昼观天象,在这个没有导航的时代,虽然总后已经派了人将在飞艇经过的沿线点火指示,但是他还是不放心这些地标火堆,虽然飞艇飞的高度不高,但如果夜里面雾气重,或者大风一来,把飞艇给吹偏了,那么每隔十公里的火堆地标并不足以把飞艇带到严州. "迪生先生,今日晚间的天气似乎要比昨日好."潘世忠站在一个拿着六分仪测量的老者的身边,小心的问道. "是要比昨日好些,但是晚上不要弄啊."被问的迪生先生叫火荣业.他摇着头,似乎很为潘世仲忠担忧一般. "这个问题都是不大,我早先已经飞过了.只要不出事故就好."潘世忠是从德国随艇回来的留学生,因为本身就热爱飞行.于是选为第一任艇长.他在博登湖已经训练过一阵.对于夜晚飞行并不担心. "那你要小心涞."火荣业叮嘱道.他是浦东三林人,早前在沪上广方言学堂教授天文.前年江南局被天字号盘下,学校自然并入了同济大学堂.他并不是复兴会员,只是因为和徐华封交好,对于革命很是同情.同时飞艇涉及到导航问题.他特意的从沪上赶来了.
"没事,迪生先生放心好了."对于今晚.的飞行潘世忠很是乐观.他这边才说完,洪璜楠的副官便找了,询问他飞艇超载的事情.听闻只是超载八十公斤,他便说不要紧,那副官打发了.在看太阳已经快下山了,于是他陪着火荣业下了系留塔.进了飞艇库. "都准备好了啊"潘世忠问向自己的副艇长,见他点头再笑着道:"时间到了,集合吧." 除了潘世忠是留学生外,其他的几名艇员都是从南非军校抽调过去的军校生.他们虽然对自己忽然调离军校很是不解,但是到了德国之后,却被巨大的飞艇震惊了,特别是这么的个东西还能飞.短暂的震惊之后就是艰苦的练习飞行,齐柏林之前造的三号飞艇便是训练艇.飞艇的原理,结构,安全,维护,还有就是升降,推进,飞行以及导航等等都是训练的内容.林林总总,要学习的事项极多,为了理清飞艇的各种事项,最后总部派了一组管理培训班的学员去到德国,把所有的事情理了一遍,将整个飞行分为飞安,飞行,地勤三个部门,飞行又分为水平,升降,动力,导航几个岗位,并将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制定成严格的标准程序,这才让飞艇飞行变得忙中无错,井井有条. 潘世忠一说集合,等在一边的八名艇员便直觉的站成一排,按照军中的规矩报到之后,潘世忠看着这些人朝夕相处近半年的组员说道:"同志们,花在我们身上的银子可真不少,再不飞后勤那些人要发飙了……"严肃的场景下,潘世忠话语说的轻松,逗的大伙只笑,"虽然以前在德国飞的不少,但是这是在自己家里第一次飞,大伙要打起精神来,千万别给咱们飞艇部队丢脸.严州那边苦盼苦盼,就等着我们把东西送到,好把清兵打个落花流水,我们绝不能辜负了他们." 飞艇部队到底是干什么的大家都知道,是以当潘世忠说完所有人的脸色都不再轻松,而是凝重的很,潘世忠感觉到了这种凝重,最后对着大家点头道:"好了,三十分钟后移库,解散." 飞艇的水平飞行动力来源于吊舱内的活塞式发动机,而它的升降控制则全靠飞艇内部的副气囊和配重,特别是副气囊,它的体积占主气囊体积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左右,在主气囊充满氢气时,副气囊则充满空气,它和配重使得飞艇仍然停靠在地面而不是浮空.一般飞艇在着陆时的净重,超过其升力一百到三百公斤,也就是说,整个飞艇拿去承重的话,它的重量不会超过三百公斤.当然,这样的重量需要计算和精心的调整,这是飞艇飞行的第一步. 调整好净重之后,不超过三百公斤的飞艇通过吊舱下面的实心轮胎移库到户外,确定完天气情况和起飞方向之后,飞艇便可以起飞了.这个时候副气囊的空气按照计算,适量的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氢气飞艇由此推出了历史舞台. 只是这些历史细节对于一个穿越者来说并不熟知,在使用飞艇之前杨锐还询问过充装氦气的可能性,但是实验室的回答是没有可能,即氦气不能制造,只能分离,可无法确定能从那里能分离到氦气,最后徐华封提议可以去合成氨的尾气寻找是否存在氦气,如果有,倒是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把氦气从那些尾气中分离出来,但是这样需要巨大的冷却系统,只有达到零下两百多度的低温,分离才有可行性,这样的条件对于实际cao作和成本都是巨大的挑战,是以最后的结果,只能是填充氢气. 除了氢气的安全性问题,导航问题也是极为头疼的,特别是因为需要隐蔽,飞艇只能是在夜间航行,通过航线上的火堆也许可以做有效的指示,但是这只是三百公里的航程,每隔十公里的火堆需要三十个地面导航小组,但是如果是上千公里,或者是几千公里那怎么办 对此实验室想到的办法是无线电导航,即制作一个无线电罗盘,而后在一些地势较高,并无遮挡的地方设立指示塔,即无线电信标,通过飞艇与多个无线电信标的距离变化以确定飞艇的位置和航行距离.这个技术其实在1908年被德国人发明,初期只是给海上航行的船舶导航,只待后面飞机运输的兴起,1926年才被运用到飞行器的定位导航中,这是gps出现前最为可靠的空中导航系统.凭借历来对无线电实验室不计成本的投入,技术人员估计半年,最多一年之后,具有实用性的导航系统就会开发出来.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