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64章 朝堂大叙兄弟情 (第1/2页)
王猛送来河州捷报,襄王高兴不已,快乐了半个下午,就是钻入了被窝,也跟襄王妃说上一两声,将喜乐分享,言语了小半个晚上,实在是困了,慢慢地闭上眼睑,躲在襄王妃的怀里睡了过去。 阳光挥洒,春风吹过,窗台咯咯地响了两下。 美梦中的襄王妃醒转过来,将温软的小手抚摸在襄王的脸蛋上,柔声道:“殿下,该起了,今日有早朝呢。” 襄王听过声音,从睡梦中醒来,微微笑了笑,将王妃抱了抱,美美地坐起身来,下得床去。 刚穿好衣裳,美丽的王妃就站到了他的跟前,帮他整理着仪容,一切就绪,襄王原地转了两圈,微笑道:“怎么样?” 王妃笑了笑,高兴道:“好极了,今日定能心想事成。” 襄王扶着她的小脸蛋,亲了一口,高兴道:“那是自然,老三的功绩实实在在的摆在那里,他们就是再扯淡,也抹煞不了。” 王妃欢言道:“三叔真是文武全才,心思缜密,考虑长远,定能帮殿下整理好这万里山河的。” 襄王笑道:“老三文能安邦,武能定国,真是我大夏国的福分。护好此等人才,大夏国定能兴盛万年。” 王妃穿好衣服,挽着襄王走出卧房,漱洗去了。 襄王一番漱洗,王妃帮襄王整了整衣领,拂了拂发鬓,正了正衣冠,欢送着襄王离开。 襄王离开王妃,来到大厅,温良玉跟卫恒正等在那里。 三人见过,温良玉跟卫恒行过礼,问过好,陪着襄王走出王府。 来到王府门口,温良玉将襄王送上马车,微笑道:“大哥今日定能心想事成,大胜而归。” 襄王欢喜道:“二弟就在家准备好美酒,等着我回来庆贺一番。” 温良玉对着起动的马车欢喜道:“大哥放心,定是美酒佳肴满桌。” 马车披着阳光,挽着彩霞,欢奔而去,歌声一路。 车马来到宫墙门口,停了下来,卫恒放好马凳,扶着襄王走下马车,林元治跟苏达仁走了过来,行着礼,问着安。 襄王一一还之以礼,微笑道:“今日,我要帮我家老三王猛求得并州刺史跟龙城将军的职务,不知两位意下如何?” 苏达仁微笑道:“殿下放心,我等定当鼎力相助。王猛将军文武全才,荆湖剿匪,怀柔一方百姓;陇西一战,换得陇西数年太平。此等功绩,别说并州刺史一职,就是封侯拜相,我等也心悦诚服。” 林元治喜颜附和道:“苏大人言之有理,今日定当全力以赴,帮殿下达成此愿。” 襄王高兴道:“好,我代我家老三谢过两位。”微微一躬。 苏达仁欢喜道:“殿下,请!” 襄王走在前头,林元治跟苏达仁带着各自的朋党走在后头,有说有笑,喜乐一路。 众人跟着襄王来到奉天殿前,徐任枫带着杨怀宁迎了过来,见礼问好。 林元治跟苏达仁带着朋党向徐任枫跟杨怀宁打过招呼,问过好,徐任枫跟杨怀宁一一还之以礼。 靖王跟益王走了过来,相互打过招呼,众人向两人行礼问好。 靖王道:“四哥,今日可有什么好事?” 襄王道:“七弟,今日要奏请陛下,嘉奖陇西将士,举荐王猛为并州刺史兼龙城将军,还望七弟鼎力相助。” 靖王笑道:“四哥尽管放心,王猛的功劳摆在那里,量那些佞臣再怎么花言巧语也抹煞不了,定能随四哥所愿。” 朝会的鞭声响起,众人各自站到各自的位置上,随着一声“开朝”,走上玉阶,向着奉天殿内走去。 来到殿内,众官员站好,皇帝在董公公的搀扶下,从殿堂的右边走了进来,走上龙椅,安坐其位,脸色有些光彩。 董公公一声“跪!”,全力伏拜在地,口中念着“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董公公一声“起”,全力官员站会原地,等着开朝理政。 董公公上前半步,大声道:“陛下开朝,总理国事,有事奏来。” 徐任枫出列,走上前去,举起奏报,俯身道:“陛下,西戎六万骑兵进犯我朝陇西,我陇西全体将士奋勇反击,斩杀五万西戎骑兵,降服一万,扬我大夏国威,朝廷理当褒奖全体将士。” 董公公走下天阶,接过奏本,递给皇帝。 皇帝看过,站起身来,走上两步,对着满朝文武道:“众爱卿,你们说说,该怎样褒奖陇西那些为国建功的将士啊?” 杨怀宁出列,走上前去,俯首道:“陛下,王猛率领两三州兵马,迎战西戎骑兵六万,以少胜多,还能全歼西戎骑兵五万,扬我大夏国之神威,真是功绩卓著,定当褒奖,加官进爵,已激励我大夏国热血男儿的爱国情怀。” 皇帝高兴道:“好,杨爱卿说的极是,定当褒奖。” 向龙椅靠近两步,回头道:“徐相,现今那些地方的官员有空缺啊?” 徐任枫回道:“陛下,晋阳刺史东滨,年老体迈,疾病缠身,难以处理政务。上个月就上表朝廷,要求告老还乡,我还未来的及批复。陛下不如体恤于他,让其归家养病,颐养天年。” 皇帝道:“东滨一向勤于政事,有功于社稷,敕封他荣禄大夫,恩准他回家养老吧。” 徐任枫道:“皇恩浩荡,令臣等感戴莫名。” 皇帝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