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风雨情_第321章 雁门关里求方略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21章 雁门关里求方略 (第1/2页)

    雁门关外野人家,不养桑蚕不种麻。

    百里并无梨枣树,三春那得桃杏花。

    六月雨过山头雪,狂风遍地起黄沙。

    说与江南人不信,早穿皮袄午穿纱。

    云中山向晋东北延伸,东与恒山相接,略呈东西走向,横亘于晋北大同盆地与晋中忻代盆地之间,东西山岩峭拔,中间地势平坦,通行有路,盘旋崎岖,绝顶置关,构成南北之巨防,谓之西陉关。

    雄关依山傍险,高踞勾注山上,大雁于此南下北归,隶属雁门郡,唤名雁门。

    天下九塞,雁门第一。

    北口为白草口,通云中;南口为太和岭口,达太原。

    进,可主辽阔草原;退,可守千里关中。

    雄关漫漫,日月如梭。

    关城依旧,故人如斯。

    狂风袭来,立于城楼之上的郑经面朝北方,心中感慨万千。

    心绪涌动,对着狂袭而来的暴风雨,大吼一声:“感受一下狂风的威力,接受一下风雨的洗礼。”

    守卫在城楼上的将士们一听,忍不住笑出声来,当兵这么些年,还是第一次听见守关将领大放口音的。

    郑经喊上一嗓子过后,心里痛快了许多,观看关前的壮丽山河,忽见一骑兵从远处飞奔而来,好像是军情密探,赶忙下得楼去,快步走向决事堂。

    入得堂内,数十名将领已端坐在大堂两侧,一个满身湿透的斥候站于一旁。

    郑经坐上主帅之位,对着斥候问道:“北边什么情况?”

    斥候回道:“将军,北狄七万精骑南下,左贤王的两万先头骑兵明日上午就可到达关门前,秦归寿率领的三万主力要是不出意外,后日也可到达。”

    郑经问道:“怎么都南下了?大帅就没有在云中伏击他们?”

    斥候回道:“大帅说,为了不伤敌一千自损八百,他只好来个以多欺少,在云中郡将右贤王压阵的两万精锐消灭先,其他的五万大军只好放其南下,再做理会。”

    郑经问道:“大帅可还有什么吩咐?或是什么书信?”

    斥候回道:“大帅怕路上有变故,没有书信,只有几句话语。”

    郑经道:“说。”

    斥候回道:“是,将军。大帅说,他已劝降了秦归寿的军师贺子章,让他极力规劝秦归寿,让左贤王的两万先头部队毫无顾忌地进关,你想方设法将他们消灭在关内。”

    郑经道:“可有说什么破敌的谋略?”

    斥候道:“我走的时候,军师交代,你可以用上安流儿留下来的兵符,更可以伪造书信,甚至可以将城墙上的旗帜临时换成‘安’字大旗,将人引进关城来,形势所迫,朝廷不会追究责任。”

    郑经回道:“好,你下去休息吧。”

    “是,将军。”斥候离去。

    郑经将坐在门口的吴风看了一眼,问道:“吴风兄弟,你前些日子审核兵马册籍,我们这里能用得上的兵马一共有多少人?”

    吴风站起身来,回话道:“将军,两万八千人,有五千来人是去年新招的。”

    敌军两万,都是精骑,自家兵马两万,还多年未打过仗,强弱悬殊。

    郑经向众将领环顾一眼,心里有些难受,丈未开打,大家的心里就不踏实了。

    见朱大咖两眼泛着金光,说道:“老朱,你怎么看?”

    朱大咖站起身来,说道:“我就记得王猛曾说过的一句话,不行就硬抗。”

    一个将领轻松一笑,问道:“老朱,这什么意思?”

    秦放接话道:“避无可避,死磕到底。”

    郑经苦苦一笑,说道:“行吧,死磕到底。”

    一将领说道:“将军,就是死磕,也得用些方法,总不能来个同归于尽吧。”

    郑经回道:“那是当然。肖史,三爷说你熟读兵书,你可有什么想法。”

    肖史从吴风身边站起身来,回话道:“放敌军进来,再守住关门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