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9章 王猛、陈亮回汴州 (第2/2页)
有罪,王猛陛下责罚。” 皇帝不解,道:“三弟,你何罪之有?” 王猛伏拜道:“臣未得朝廷批准、陛下允诺,私自放走崔乾佑、许叔骥等十恶不赦之徒,有罪。” 众人一听,除了陈亮,都傻了眼。 心想,这个王猛,要是不弄点事情出来,他好像就不舒畅似的。 皇帝起身,扶起王猛,道:“三弟,起来说话。许叔骥已是可有可无之人,放了就放了,没什么。” 王猛再拜起身,扶着皇帝坐了回去。 皇帝等王猛坐了下来,看向陈亮,道:“军师,你们放走叛将崔乾佑,可有什么说的?” 陈亮答道:“陛下,我军三万,与崔乾佑五万叛军精锐在汶上县城南交锋,一战下来,叛军遭到重仓,不到两万残兵败将,我军只需再奋力一击,就能全歼叛军。” 益王听过,不解,问道:“军师,既然如此,为何不乘胜追击,将叛军就地消灭啊?” 陈亮答道:“殿下说的极是。可殿下不知,要想攻破一座坚固的城池,攻城方的兵马至少五倍于守城方兵马,才算握有胜算。” 益王很是疑惑,道:“军师,你们不是在城外跟叛军交战吗?怎么又扯到攻打城池上去了?” 陈亮答道:“陛下,殿下,打败了崔乾佑的五万叛军,下一个交战之地就是兖州城了。兖州城向来是军事重镇,城池坚固,城中叛军且五万有余。要想短时间拿下城池,就得强攻,那伤亡定是无法想象的。” 皇帝疑问道:“陈爱卿,你是说,你们放过崔乾佑那两万来残兵败将,是为了顺利攻下兖州城?” 陈亮答道:“陛下明鉴。强攻兖州城,我军必定伤亡惨重,毋庸置疑。要是兖州城内有人做内应,打开城们迎我军进城,那坚固的城墙就有如虚设,拿下城池就轻而易举了。”
黄宗醒悟过来,道:“军师,那个许叔骥,莫不就是我军攻取兖州城的内应?” 皇帝道:“军师,黄宗将军说的可对?” 陈亮答道:“陛下,黄将军说的没错,许叔骥做了我军攻取兖州城的内应。” 郑经不解,问道:“军师,许叔骥狡猾jianian诈,背叛了朝廷,怎会轻信你们。况且他守在城中,你们也没机会跟他接触啊?” 皇帝道:“是啊!爱卿,你们是怎么做到的?” 陈亮答道:“陛下,大帅见崔乾佑无路可退,便跟他来个以谈判定输赢。崔乾佑见失败就在眼前,不想全军覆没,毕竟那些将士都是跟他出生入死过,便答应了跟我军和谈。和谈的结果就是,崔乾佑带着七千没有受伤的叛军西归,其他受伤严重的叛军全部归顺朝廷。” 符卿书接话道:“这样一来,你们不仅为朝廷日后招抚叛军树立了威信,也为后边许叔骥赢向朝廷投诚增强了信心。但你们是怎么跟许叔骥搭上线的?” 陈亮笑道:“符大人,不是有一万叛军投诚了吗!” 皇帝听到此处,笑道:“军师,你们莫不是以投诚的叛军为信使,进入兖州城,暗中跟许叔骥谈判?” 陈亮答道:“陛下说的极是。叛军中有个投诚的将领,叫熊元浩,感念大帅的友善,带着一千兵马逃向兖州城,代表我们跟许叔骥商谈此事。” 皇帝道:“军师,人心难测,你们就不怕他投而复判,入了城,不认账。” 王猛接话道:“陛下,熊元浩心里清楚,我们让他去说服许叔骥投诚,不是攻不下兖州城,只是为了减少伤亡而已。他可以不答应,要是答应了下来,而不履行承诺,无异于自掘坟墓,城破之日,就是他的埋骨之时。” 皇帝道:“你们给许叔骥开了什么条件?” 陈亮答道:“陛下,大帅答应事成之后,放他一条生路,其他将士一律可继续为国效力,过往功过既往不咎。” 皇帝还是有些难以理解,道:“许叔骥不是老实人,这就信了?” 陈亮答道:“陛下,许叔骥之所以愿意投诚,主要还是您之前的善举让他深受感动,觉得应该回报朝廷。” 皇帝没听明白,苦笑道:“我远在汴州,鞭长莫及,有什么能让他感动的?” 陈亮笑答道:“许叔骥丢失曲阜,投降叛军,陛下您仅仅下令抄没了他的府邸,没有迁怒于他的家人。许叔骥从熊元浩口中得知此事,感动得泣下沾襟,朝西而拜。” 皇帝听过,站起身来,欢言道:“没想到三弟那日的一个善念,换得我军将士数万的性命,好!崔乾佑虽为名将,日后有可能成为我军的劲敌,但跟我军数万将士的性命比起来,那真是小巫见大巫,放其北归,无足轻重。” 转过身,坐回龙椅,大声道:“王猛、陈亮放走崔乾佑、许叔骥等人一事,不仅无过,反而有功。” 众人一听,俯首道:“陛下圣明!” 益王见皇帝高兴,道:“皇兄,王猛跟军师一路舟车劳顿,不如让他们先下去,跟妻子儿女话个团圆。” 皇帝笑道:“九弟说的极是。三弟,军师,你们辛苦了,下去休息吧,有事明日再议。” 王猛扶起陈亮,向皇帝行礼作别,话别大家,出得殿门,向着小家走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