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风雨情_第424章 和而不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24章 和而不同 (第1/2页)

    益王同着大军入得虎牢关,在郭凯、韩良臣、陈鲲等将领的陪同下,酒水喝好,肚子填饱,漱洗一番,换上一套粗布衣裳,让军医把脉切诊,处理一番身上的伤,睡进大房子里,安然睡去。

    一觉醒来,天已大亮,吃过早膳,出得院门,坐上马车,被郭凯、韩良臣、陈鲲等人欢送出虎牢关,朝着黑石关飞奔而去,赶往京城。

    随着马车一路奔跑,过得黑石渡,于偃师县城寄宿一晚,直抵京师。

    披着霞彩,从西门而入,回到王府,谢别相送自己回京的二十来虎牢关将士,入得府内,漱洗一番,换上华贵的衣裳,连夜入宫,拜见重病中的父王。

    老皇帝见益王归来,很是高兴,硬要来个把盏对饮,为父子相见尽尽兴。

    董宁跟益王见老皇帝刚进药汤,不宜饮酒,几经劝慰,无效,只好陪着老皇帝高高兴兴地喝上一杯,求个欢愉,点到为止。

    喝过美酒,交谈甚欢,老皇帝见益王少了些往日的天真无暇,问其故。

    益王告知黑石关之事,父子俩一片漠然,整得董宁都不知道该怎么将气氛缓和过来。

    寝宫沉静片刻,皇帝华隆到来,益王正儿八经地给皇帝华隆行礼问安,口中欢呼“吾皇万岁”。

    皇帝华隆见益王几日不见,生分不少,欲问其故,道:“九弟,你我亲兄弟,在父王面前,为何如此生分?”

    益王回道:“皇兄,你我既是兄弟,更是君臣,往后这礼不能少。”

    皇帝华隆听之,不悦,转向老皇帝,就想让他来评评理。

    老皇帝让董宁在他后背加了一个垫枕,坐正身来,微言道:“隆儿,蔡文柱以前可是禁军将领?”

    皇帝华隆答道:“回禀父王,蔡文柱以前是大哥的门生,在禁军中当差。京师保卫战中,奋勇杀敌,朝廷念其功绩,特擢升他为黑石关守将。”

    老皇帝听之,缓言道:“他在黑石渡截杀王猛,还将益儿抓了起来,要当成礼物送给安思景,你可知晓?”

    皇帝华隆一惊,答道:“父王,儿臣实不知。”

    老皇帝冷言道:“算了,坐上那把龙椅,言不由心,有可能连自己都不知道是怎么变过来的。”

    皇帝华隆一听,伏拜在地,道:“父王,儿臣......”

    董宁被老皇帝看了一眼,赶忙上前,将皇帝华隆扶了起来。

    老皇帝叹息道:“隆儿,我与你可还是父子?”

    皇帝华隆快语道:“父王,您这说的什么话!无你就无我。”

    老皇帝道:“那好,我以父亲的身份问你几个问题,可否?”

    皇帝华隆俯首答道:“父王,儿臣定当如实作答,绝不敢有半句谎言。”

    老皇帝轻闭双眼,问道:“刘云飞对我们华家可好?”

    华隆答道:“父王曾说,没有三叔厮杀于疆场,就没有大夏国。”

    老皇帝问道:“天下安宁后,我却将他逼走了,依你看,做对了吗?”

    皇帝华隆答道:“三叔忠勇爱国,其心可昭日月,父王为了大夏的长治久安着想,将其逼走,现今看来,自是欠妥。”

    老皇帝叹气一口,道:“隆儿,依你看,今日的王猛,跟昔日他师傅刘云飞相比,孰轻孰重?”

    皇帝华隆答道:“三叔开国之功臣,王猛护国之良将,难分彼此。”

    老皇帝冷笑道:“你既已知我逼走刘云飞不对,为何对王猛又要来个除之而后快呢?不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吗!”

    皇帝华隆软声道:“父王,我......”

    老皇帝叹息道:“隆儿,你我父子,两代皇帝;他俩师徒,二世将军。刘云飞东征西讨,帮我华家建立大夏,成就霸业;王猛南征百战,帮你华家平定叛乱,守住江山。我负了其师傅,难道你也要负了其徒弟不成?大夏国的长治久安日后又靠什么来守护?”

    皇帝华隆答道:“可是父王,他王猛用不到三万兵马,不过两月就平定了-为祸三年的荆湖叛乱;坐镇西北,cao练兵马不到半年,一战就击溃了西戎六万铁骑;燕军作乱,其他各地守军畏之如虎,不是望风而降,就是溃败而逃,就是有几个奋勇反抗,也是屡战屡败,他王猛却三两下就将叛军赶回了黄河以北,如此战力,天下望尘莫及,儿臣每每想来,寝食难安。”

    老皇帝反问道:“他王猛拥兵自重了吗?”

    皇帝华隆答道:“没有,让他打哪儿就打哪儿?”

    老皇帝问道:“他的部将可有阳奉阴违之处?”

    皇帝华隆答道:“毕恭毕敬,唯命是从。”

    老皇帝问道:“安思景发动叛乱,他王猛是没有尽心尽力地剿匪呢?还是养寇自重了?”

    皇帝华隆答道:“阻挡北狄骑兵南下,解京师被围之困,收复商都、汴州,平复东平郡,都是雷厉风行,速战速决,全按朝廷旨意行事,一心想着早日平定叛乱。”

    老皇帝道:“既然如此,你还有什么不安的呢?”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