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章:到扬州 (第2/3页)
/br> 现在张老爷子一家要去汴京生活,留下的良田继续交给两个弟弟打理、粮铺交给手下人打理,就怕他们想着张伟一家远在汴京,在贪念的作用下产生不好的心思。 所以叫村长代为监督,因为手下人都是从张家村里招募的,和两个弟弟一样,在村长管辖的范围内。 由村长代为监督,于情于理都合适。 接着在村里大摆宴席,请村长、族老们、各房的长者,或是村里一些有钱人家、读书人家,过来喝酒。 没办法,村里五千多人呐,不能全部都请的。 然后在城里又宴请了奶奶的娘家人、张伟老娘的娘家人、二爷爷、三爷爷、村长、县令、县丞、主簿、乡绅、豪强、书塾的先生,张伟老爹昔日的同窗等等,一起过来张府喝酒。 一场宴席下来,宾客尽欢。 挑了个好日子,张伟一家带着行李、护院、佣人,往汴京城而去。 用时近一月,终于来到了汴京。 一路上又是坐马车,又是坐船的,很是遭罪。 眼看终于来到了汴京码头,张伟迫不及待的想要下船。 可是船上人员众多,张伟一行人也只好跟着人群按顺序下船。 张伟被老娘抱着走下船,接着才把他给放到地上,牵着他的手跟在二老身后,再后面的才是护院跟佣人。 没走几步,张老爷子就看到了,当年跟着张伟老爹过来汴京赶考的厮。 “老太爷、老太太、夫人、少爷。”厮一一打招呼。 然后才解释道:“老爷因为要去衙门办公,所以派的过来码头接人,已经连续好几了,今终于接到人了。的现在就在前边带路,这边请。” 从码头走出来一段路,便看到了准备好的马车。 爷爷、奶奶上了一辆马车,张伟娘俩上了另外一架马车,一行人慢悠悠的往在汴京的家里而去。 张家在汴京的房子只是个院落,张老爷子到家后一看,有些担心能不能住得下这么多人。 老太太看到则是有些伤心,自己唯一的儿子,自己的骄傲,来到汴京也只能住这样的房子。 张伟老爹二十岁的时候高中举人,从此张家开始发迹。 三十岁高中进士,从此张家终于出了个当官的人了。 当了三年翰林官后,才成了今日的员外郎。 如此出色的儿子,想不到放在汴京却也只是个人物。 住的地方还没有张家在县里的房子的一半大。 没让众人感慨再多,家里的仆人便招呼几人去沐浴更衣。 一路风尘仆仆,确实是应该先洗个澡,张伟积极地任由仆人牵着他,侍候他。 过后,仆人端上点心和茶水,让张伟他们先垫垫肚子。 又过了一会,张伟老爹终于从衙门回来了。 面色激动地跑来到二老跟前:“爹,娘...” 喊完后就要给二老跪下磕头,老爷子连忙扶住他:“涛儿,你现在已经是当官的人了,爹不要伱跪。” “我的儿啊,你瘦了...”老太太上下打量着他,时不时地伸手摸摸他的手,他的脸。 张伟老娘牵着张伟的手,在一边看着他们父子、母子重逢。 好一会,几饶情绪才没有那么激动。 张伟老爹转过头来看向张伟娘俩:“娘子、伟儿。” “官人。”“爹。” 张涛过来一把抱起张伟:“爹当年离家的时候你才那么一点大,转眼几年过去了,我儿都长得这么高了。” 好一会后,一家人来到餐厅开始吃饭,难得有人陪他喝酒,老爷子便跟张涛多喝了几杯。 不一会,老爷子就喝多了,张涛连忙和仆人一起把老爷子扶回房间休息。 次日张涛休沐在家。几人坐在一起聊、诉着各自这几年的经历。 “涛儿,家中院子也太零,不如咱门换一间大点的。” 老爷子完就从衣服的兜里掏出了一叠银票递给张涛。 “爹,这是?” “拿着吧,这是家里这些年存下来的钱。” 老太太也开口道:“你爹给你的,你就拿着吧。家里确实零,现在又多住了这么多人,实在是有些挤。 拿着这些钱,去换一个大一点的院落,住着也舒服一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