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九十九节 变迁与海疆 (第2/2页)
新兴的军功贵族们,自也不能免俗。 他们需要,也确实希望,能有一支忠诚勇敢、作战顽强,不离不弃的子弟兵作为后盾,作为中坚! 是故,在整个北中国,地方秩序与风俗、习性,与南方已经截然不同。 走进北方,你会发现,你来到的不是一个封建社会。 而是一个用商君的制度与法律武装起来的军国主义社会。 家家户户皆备弓弩刀剑,村村皆有民兵组织。 至于县乡之间,呼啸而过的少年郎们,会让你知道,此地绝非可欺之地。 便是那些曾经敲骨吸髓,极尽一切剥削之事的贪婪地主和豪强们,现在也是战战兢兢,只能夹起尾巴做人,不敢过分盘剥。 甚至不得不响应地方豪杰的倡议,减租减息。 百年前荀子入秦曾经看到过的画面和场景,现在在北方重新出现。 而更多荀子不曾见过的场面和事物,在不断出现。 但有意思的是——在这样一个法家力量占据绝对优势,且有着严密组织和秩序的地方,商贾的力量和规模,却不比南方小。 每天,都有数以千计的人民,推着小推车或者驱赶着牲畜,或者组成大型商旅,沿着古老的回中道和直道,前往幕南。 他们将中国的粮食、铁器、食盐、药材、香料、布帛和铜钱,带去幕南。 换回大量的皮毛、牲畜、奶制品。 冠带农耕之民与引弓游牧之族,本是千年死敌。 但在现在,当汉室以空前威势,统治万里草原之时,所有人都愕然发现,冠带之室与引弓之民,竟是天然互补的两极。 引弓游牧之民,放牧和蓄养牲畜,但却时刻处于存亡危机之中。 尤其是其下层牧民,生活艰苦,朝不保夕。 草原上的人的生命如草芥一般脆弱。 为了生存下去,引弓之民只能想尽一切办法获取食物。 是以数千年来的进化,使得他们的身体渐渐粗矮——这是进化的规则所导致的,假如引弓游牧之民不能使自己的身高尽可能的变矮,那么他们便无法维系自身的存续。 而冠带农耕之人,世代耕作土地,从贫瘠的山地之中刨食。
粟米与大豆的营养很有限,唯有中小地主阶级的孩子方能吃到营养价值高的rou类,以此强壮自身。 是故,史书上,评价贫民,通常的形容词都是:面有菜色。 但在现在,一切都改变了! 引弓之民的奶酪和牲畜,被这些商人带回中国。 而历次战争胜利,使得北中国本身就有着大量牲畜存量。 如今,虽然普通的北方百姓吃rou依然是奢侈之事,唯有地主小康之家,才能不时吃到rou。 但奶酪和其他奶制品,却进入了千家万户。 得到奶酪带来的蛋白质与营养补充,北方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开始不断改善。 进口的大量羊毛,也养活了相关的毛纺织产业。 而幕南各部,则也得到了来自中国的粟米、小麦、食盐、铁器、布帛。 更获得了中国的先进技术,尤其是畜牧技术和青储技术。 底层牧民的生活被彻底改变。 一石奶酪,可以换到十倍于此的粮食。 游牧引弓之民,生平第一次,不需要冒险,就可以填饱肚子。 这简直就是奇迹! 绣衣卫的报告,清楚的描述这些事实。 合上报告,刘彻凝视前方,他知道,世界线和历史线已经被彻底颠覆了。 汉室现在甚至都不需要去做其他努力,仅仅只需要维护好幕南统治。 不出百年,汉室便可以建立起了历史上第一个,完全消化和统治草原的中央帝国。 并,彻底消弭游牧民族的威胁! 就像在殷商宗周之际,中央帝国最大的威胁,是来自南方的蛮夷。 但,通过数百年的春秋战国的演变和同化。 如今,曾经的蛮夷东夷之地,已是中国。 只是…… “朕必须想办法祢和南北差异……”刘彻站起身来,在心中告诉自己。 他已经可以预见到未来了——假如他不做干预,那么,汉室未来一定会出现差异巨大,两极分化的南北。 手里掌握了武力,以军功武勋为根基的北方武将集团及其地主小农经济为基本的社会。 还有富足的南方商贾资本地主集团。 一个不小心,说不定百年后,汉室就得打一场南北战争,用拳头来解决分歧与矛盾。 这可不妙! 因为,到那个时候,假如真的发生了南北对立,并引发战争。 那么,获胜一方,必然会清算失败者。 而问题是——现在的中国社会和政治力量,可不止只有儒法。 安东的杂家,清河、河间和常山一带的黄老派,甚至关中墨社都是重要力量。 真要开打,恐怕就不仅仅是南北战争。 很有可能,会变成百家混战。 踱了几步,刘彻就已经有了决断。 他必须建立一个制度,并且留下一个足可保证这个制度有效运行的力量。 这个力量,必须足以镇压一切,并且压服其他人,遵守这个制度。 “学习凯末尔?”刘彻想着。 后世地球,土鸡虽然逗比,但是其开国之主凯末尔留下的军人维护宪政的体系,却保障了那个国家的世俗化数十年。 镇压了当地顽固保守的激进力量数十年。 直到后来,一切改变,世界浪潮逆行,在大势之下,军人力量被瓦解,方被人破坏。 只是…… 怎么确保军人可以维护这个制度? 武苑的教育和思想灌输,可以达到这个目的。 但还不够! 得将此事与使命、荣誉、信仰挂钩! 甚至,还得与法律挂钩。 正思考着此事,殿外便传来了颜异的声音:“陛下,楼船将军求见……” 刘彻回过神来,立刻道:“宣!” 楼船将军徐悍是刘彻安排今夜入宫来议事。 商议的事情,也不简单。 乃是有关楼船将军衙门对于海洋,尤其是汉室控制的海疆的管辖秩序与立法之时的讨论。 准确的说,就是商议即将提交大朝议三读的《海疆律》的相关条文的最后交流与沟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