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12章 跟着俺干吧,俺是朱高煦 (第1/2页)
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正文卷第112章跟着俺干吧,俺是朱高煦王聪走后,朱高煦带人进入现场。 伏城驿有围墙,原本只有几百平方,燕军把这里用来收降,让降兵建了木栅杆,围了有数千平方。 除了中间有几幢房子,前后左右皆是平地。 之前几千俘虏在这里挺挤的,现在人少,就看起来空旷。 四周大概还有三百守兵看着,比较稳定。 “陈文,先去把官将带出来。”朱高煦想了想,让陈文带了一百人进去。 没一会,里面有七八十个官将,十人一组被绑着手和脚,慢慢移步出来。 通常拒不投降的,都是军将比较多,然后跟着他们的亲信兵士也会抗拒。 朱高煦站在众人面前,所有人都静静的看着他。 “tui”人群里突然有人往地上吐了口水。 “特娘的。”周虎提着大斧头,瞪着人群,想找出来。 “我是高阳郡王朱高煦,战场上的胜败仍兵家常事。”朱高煦这时缓缓道:“诸位奋战不止,战败不是你们的错。” “咱们其实都是大明子民,实在没有必要拼个你死我活。” “大明的真正敌人,是关外元军的残余势力,那才是欺负压迫咱们大明的仇人。” 听到朱高煦这番话,很多人的脸色,微微缓和了点。 “本王身为大明太祖血脉。”朱高煦继续道:“起兵靖难,实在迫不得已,只因朝廷的屠刀已经架到我们父子头上,如果换成是诸位,相信你们也会为了家人而奋起抗击。” “是非对错更没什么好争论的,因为如果我们赢了,朝廷会变成反贼,我们就是正义。” “所以本王觉的,诸位的有用之身,应该留着将来对抗鞑虏。”朱高煦的声音,越来越有一种义愤填膺,大义凛然的气势:“跟着俺干吧。” “俺想带伱们,建功立业,驱逐鞑虏。” 对军官,朱高煦打算讲道理,这是咱们大明老朱家天下,争来争去都姓朱,你们何必纠结跟着谁? 万一我们赢了,咱们就是朝廷,朱允炆要变反贼的。 朱高煦这话,就没有朱棣那么简单粗暴,但效果也不差。 其实很多人可能心里想投降,但你用威胁的语气和他们说,降不降?不降就砍头,有人很不爽,就一言不发,宁愿一死,毕竟有部分古人,还是讲面子的。 朱高煦这话就给了大伙下台阶的方向,顺带还画了个大饼,提醒他们,历来造反成功的收益,通常远远超过平叛。 他话音刚落,人群中就有人走出来,扑通,跪倒在地。 众人十人连一组,这人走出来,把另九人也带出队列,看起来好像有一大群人似的。 “末将严强,原追随高阳郡王。”却是一个副千户率先出列。 这种事有人带头就好办,马上四周陆续有人跪下,并向朱高煦表态,愿意跟他,还有人说昨天高阳郡王勇武无敌,早就仰慕云云。 最后现场大概有五十多人愿意投降朱高煦,另有约二十多人还是不出声,其中一个年纪有点大的千户,还是和徐祥认识的,他朗声道:“徐祥兄弟,给俺们一个痛快吧,让俺们追随老将军去。” 朱高煦也没办法,只能看了看徐祥,挥挥手。 徐祥立马带着人押着这队人到了河边。 “斩”徐祥没有犹豫。 扑哧扑哧,现场人头滚滚。 接着朱高煦把兵士们带出来,一百人一队。 和兵士们说话就比较简单直接,跟着俺朱高煦干,每月发银,发盐,包吃,分田,将来打到南方,把你们家人接来,见丁分十亩,见口分五亩。 朱高煦当时一口嘴快,为了拉拢人心,说的很痛快,这也是学燕王朱棣。 余下的七百多人里,大部份选择跟随朱高煦,但也有几十个老顽固,被拉到河边时,对着真定城方向,磕了几个头,抬头挺胸的被执。 当天,燕军在前面攻城,后面滋河里积尸堵河,到处都是人头和尸体。 考虑到滹沱河里也是如此,朱高煦不明白为啥朱棣喜欢在河边砍头,这不是妥妥的污染水源吗? 更别说他们大军就驻守在河边,还要饮用河边的水。 反正朱高煦是没敢喝,让人另外找了个小河塘,采用了河塘里的水,更令营中把水全部烧开才能饮用。 当天朱高煦跑了两个营,最后收了一千二百多新降兵将,向燕王汇报后,带到自己营里。 朱高煦打仗如此之猛,燕王也有意让他扩充军队。 经过这仗之后,朱高煦的兵马又多了起来,已经达到三千多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