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13章 郑祥的烦恼(今天三更求票) (第1/2页)
皇帝派他来统领汉王三护卫,并指定了三护卫的驻地,实在有防着汉王的一幕。 想到这里,郑祥心里还是有点替汉王不公。 汉王在靖难中立下多少汗马功劳,远在福建的他都知道。 而且朝廷当时三次在福建征兵,郑祥前后三次派了三卫兵马支援南军,可最终还是败给燕军。 战后,从福建回来的同僚也和他说过,高阳郡王勇猛无敌,百战百胜,要不是有高阳郡王,燕王早就完蛋了。 现在皇帝这么对汉王,的确有点过河拆桥的难堪。 当然,站在皇帝的立场,郑祥想着,如果自己是朱棣,也得防着这么厉害的儿子,你不怕他成为第二个李二吗? 所以思来想去,皇帝没错,汉王也没错,但我也没错啊,凭啥派我来云南?我在福建待着挺好的。 郑祥觉的自己被架在皇帝和汉王两人中间。 虽然皇帝更大,但是,万一汉王不爽,把他一锤砸死,皇帝远在京师,也救不了自己。 全国这么多都指挥使,你派谁不好,派我来? 再想想皇帝的亲信,薛禄、谭清都在广西、贵州,这就安全多啦。 这么想想,郑祥突然有点不爽皇帝。 “老爷在想什么?好像生着闷气?”妻子许氏,看到郑祥这两天心情不是很好的样子,便问道。 郑祥想了想,不动声色问:“夫人喜欢福建还是云南?” 许氏道:“当然是福建好。” “为何?” “妾身和苤儿一样,喜欢大海呀。”原来许氏和她的小女儿郑苤都喜欢大海。 郑祥苦笑,心中更不爽皇帝,从福建到云南,全家人都不高兴。 关键是,他还得担心以后这日子怎么过。 “苤儿也到了该嫁的年龄了。你这做父亲的,尽快替她物色个人家呗。”许氏这时道。 郑苤已经十三岁,在大明朝算是适婚年龄,但郑苤说实话,从小在大理卫长大,然后又到沿海福建地区,长的不漂亮也算,连皮肤都有点小麦色,这与一般的大明小娘有明显的区别,原本在福建时,有个当地卫指挥同知的儿子也不错,郑祥都准备和那部下聊聊,没想到突然一纸调令,把他调到云南。 这下郑祥就不好意思开口了,那指挥同知是福建当地人,郑祥如果还在福建,人家肯定要看上官一面,就算不满意郑苤外表,都可能会同意这婚事。 现在郑祥要调走,人家就得考虑考虑,万一拒绝,郑祥哪还有面子。 郑祥听到夫人这话,不由陷入沉思。 女儿不小了,关键长的还不算太漂亮,如果不早点确定人家,将来真不好办。 但官做到他这位置,亲家对象还是很讲究的。 首先文官一般很少考虑,明初文武的地位还没明中后期那么明显高低,但文官们也基本不愿意和军将们成亲家,除非是开国的勋贵会考虑。 因为这会大明识字的军将真的很少,文官们心里还是看不起些大老粗和文盲。 郑祥之前是福建都指挥使,承宣布政司三司长官之一。 现在是云南统兵官,地位还在都指挥使之上,几乎和西平侯地位相当。 至少明面上,云南所有兵马的指挥调动,都要经过他。 这样郑祥亲家的对象,几乎就是云南附近的卫指挥使级以上的军将们。 当然,如果有特别优秀的,放到千户级,郑祥也是愿意的。 再低的话肯定不行,太丢份了。 郑祥在云南干过十年大理卫指挥使,所以现在云南很多卫的指挥使级他大部份都认识。 最近回来后,思来想去,想了几圈,也就找到二个。 其余的,要么大部份已经成亲,要么有的还小。 此时云南共有十九个卫,儿子们适合成亲和没有成亲的,只有两个人。 一个是原陆凉卫指挥使孙霖的儿子。 一个是云南景东卫指挥使汪博的儿子。 汪博是他旧部,当年他在大理任指挥使时,汪博是他卫所千户。 汪博有两个儿子,小儿子今年十六岁,也未成亲,是可以考虑的对象,他们家和郑祥关系也不错,算是老相熟。 但郑祥也见过汪博儿子小时侯的样子,虎头大脑的,外形和汪博一样,真不算好看,就怕自己女儿也会嫌弃。 而陆凉卫指挥使孙霖在靖难中原是盛庸先锋,他的陆凉卫在靖难中奉命驻守滑口,燕王当时派朱荣和刘江领三千精兵夜袭,一战打崩了孙霖的陆凉卫,孙霖最后单人单骑逃了出去。 孙霖这次和郑祥一起被调过来,任命为洱海卫指挥使。 洱海卫就属于大理府,那边郑祥的熟人较多,郑祥来的路上是和孙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