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乾盛世,我吃定了!_第二十一章 大扩军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一章 大扩军 (第2/2页)

说,是让军队正式正规化。

    原来的三三制虽然好用,但整体还是太过粗糙。

    只是为了让麾下义军快速形成战斗力,弄得权宜之计。

    现在,朱怡炅不仅要重新整编,还要进一步扩充正规军的数量。

    首先,朱怡炅麾下军队采取的三三制基础,这一点不用改。

    不仅如此,后面招募的新兵,还要全面推广下去。

    然后,朱怡炅在原来的基础上,则再次增加编制,团总之上,设镇。

    行吧,还是照搬后世那一套。

    区别就在于,新的镇级不再像之前那样,是三个团为一镇。而是五个团,且增设一个营,合计四千八百人。

    增设的那个营,暂定为天雷营,专门负责投掷糖火药制成的手榴罐。

    该营后期的军事训练,也会偏向于体能和臂力训练,力求能扔的更远,扔的更多。

    朱怡炅麾下直辖的两个团,加多出来的一营,配上郑定瑞的一个团。再从福建水师中吸纳两个团的降兵,合编为大明新军第一镇。

    自己这个大明中兴王则担任第一镇指挥使。

    这些福建水师的降兵都是亲眼见识过明军凶悍的,再加之明军之前的十抽一行为,在哪儿当兵不是当兵呢?

    反正大不了回头打输了继续投就是了,他们大多本就是沿海渔民,穷困潦倒才来当兵。

    标营还好,底层水师军兵对施世骠这位名将也还凑和,但对清廷,那是真没啥归属感。

    说句不好听的,临阵朝天放几枪,就算对得起皇上了。

    而且明军开出的条件也足够优越,投军就分田分地分银子。在大棒加甜枣双重保险下,这些福建水师降兵投的毫无心理负担。

    而新军第二镇,主体为杨恭麾下由清军和郑家军合并的旧式军队。同样吸纳福建水师余下的两千余人,但不设立天雷营。

    其内部军制,亦不做变动,只是给予正式番号。算是给杨恭投效自己,全力办事讨好自己的回报。

    至于先前十抽一招降的那九百多南澳镇标营,则划归徐进管辖,编为新军第三镇。徐进为第三镇指挥使,并从杂兵营抽调三千人组成第三镇,林亮亦划归其麾下统辖。

    至于剩下的杂兵营,则再次裁汰怯懦无力者,精编为新军第五镇,指挥使暂时也由朱大王兼任。

    如此,这军队差不多就算分完了。

    朱怡炅麾下的正规军直接突破至两万大关,虽然其中有半数以上,不是降兵就是杂兵,战力堪忧。

    但至少,这个基本的框架算是搭起来了。

    搞定了军队的基本框架,后续就是大举练兵了。

    这次,朱大王倒是不用再像之前,事事亲力亲为,还要同吃同住了。

    无非就是大米饭管饱,时常有rou吃。

    剩下的事情,则交给各级军官就行。

    对了,张阿山的军法队被升为了御营督战队。依旧暂兼军法队职责,负责协助练兵。

    而他朱大王,只需每日带着亲卫,来看一看,慰问一番受训的杂兵和福建水师降兵。

    再许以一些利益承诺,比如练兵结束,就可转为朱大王麾下的正兵,还能分田分地分银子。

    如此,那些原本还满腹怨气的杂兵和福建水师降兵,顿时归心。

    银子和田地,向来都是收拢底层士兵军心最好用的手段,没有之一。

    而杨恭和徐进这两个大明新晋的高级将领,见到朱大王都在勤奋练兵。自然也是不敢懈怠,各自有样学样的也亲自练兵。

    好在朱大王面前好好表现,顺带刷刷存在感。

    如此,有条不紊,日子过的倒也清闲。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