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郊外的小路_第十九章 艺术之路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九章 艺术之路 (第2/2页)

还委婉表达了“读书是修行自我,而不是论断别人”的意思。

    时间静静地流淌着,可以一直不说话,也可以随时说话。

    “我的书正在进展中,都市生活类。长篇,超过十三万字的那种,因为茅奖有这个要求。不过,这个奖现在更多奖作者而不是奖作品,所以,我这单部作品怕是够呛。”

    “提名也是好的,提名就是认可嘛。”紫陌眼睛放光,高兴地配合着我。

    “不过有个问题,我怕是要多写一万字,省得到时候字数不够了。”

    “为什么?”她疑惑地问我。

    “因为其中将有以咱俩为原型的大量床戏,恐怕会被删减。”

    “流氓。”她作势要掐我,想了一下接着说,“你可以这样,凡是BJ话里发儿化音的字都把‘儿’字加上,就算十个里面加一个,也能多出一万来字吧。”

    “你真是既漂亮又聪明,得此佳人,夫复何求。”我不禁为她的妙招兴奋起来,“你是我信任和在乎的第一读者,希望你能多提些意见和建议,以便我对其中的情感部分把握得更细腻、准确些。”

    我给紫陌推荐了两个视频网站上的编剧课程,主讲人都是业内专家,理论易懂,案例丰富,趣味横生,可看可听。

    相信她会喜欢,并且在看过之后能了解更多的知识,也能更好地欣赏影视剧,乃至文学作品。

    当然,也能更好地给我写的东西提提意见和建议。

    我甚至想让她也写一下,一方面我可以参考,另一方面,不是有不少小说,不改叙事人称而转换叙事视角的吗,直接用也未尝不可。

    “那就酌情给你提点不成熟的小建议。”

    “这部小说写完后,我打算写个剧本,周期短,好出手。——那真是个好故事,我都不知道是先告诉你个大概,还是写出来再让你看。”

    “不准剧透。”

    “以后再拓展题材……”我做出业已成名,思考如何在创作中有所突破的样子,“写个短篇小说集,带一两个中篇的那种。”

    我跟她说,我的短篇小说集,准备打造一个自己的“文学版图”,或者叫“文学地理”,作为自己的精神故乡,就像乔伊斯的“都柏林”,福克纳的“约克纳帕塔法县”,奈保尔的“米格尔街”。

    据说,小说的短篇、中篇、长篇,不是篇幅长短、字数多少的问题,而是有不同的结构,是不同的文体,不同的东西。

    命里八尺,难求一丈。每个作家都有他的特长,很难三项全能。打个比方,这大概像“将兵”一样,有的人“多多益善”,有的人适合带特种部队破袭,有的人适合当一名狙击手。

    原则上说,这其中没有高低之分,工种不同而已。

    “就以你的名字命名吧,按照老外的习惯,书的扉页上写上:‘献给紫陌’,中英双语,好不好?”

    我还煞有介事地谈论起细节来,她的名字既是双名又是复姓,所以英文应该是:Zi-MoOu-Yang。

    她似乎在憧憬未来了。

    “以后再出个随笔文集,把感慨、议论和心得体会都放那里面。”

    “这个好,把大道理都写下来,就不用讲了。”她笑着说。

    “再往后,希望能自编自导一部电影,再客串一下,要求不高,能上映,不赔钱就行。——我觉得一个能自编自导的导演才是好导演。”

    “你真厉害。”

    “不怕我是自我吹嘘,忽悠你?”

    “我相信你。只要你坚持不懈,哪怕不能全部实现,起码也能得乎其中。”

    “坚持不泄?”我语气变得柔软,“过来。”

    “干嘛?”她似乎有所察觉。

    “把你的头给我。”

    “人家忙着呢。”

    “过来吧你。”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