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二章 宋国 8 (第1/2页)
日复一日,时节很快进入寒冬腊月。据当地人说,今年冬天出奇地冷。 室外,飘了一整天的雪花仍然纷纷扬扬、狂扭乱舞,以铺天盖地之势将万物暂时变成一片纯白美好的世界;室内,重耳和大家围着炭炉喝茶叙话,虽然日日衣食无忧、无事可做,心情却如这糟糕的天气一般阴郁难畅、茫然若失。 “又是一年将尽啊!”有人慨叹。 大家都有同感,一齐看着窗外的雪花陷入沉默。 “听说宋君释归以来,一直抑郁寡欢。”赵衰说道。 狐偃:“宋君求伯心切,不料却被楚人狠狠捉弄,怎能没有怨愤之情!” 重耳说道:“是啊,宋、楚两国实力悬殊,宋君再怨愤也无济于事、无奈他何。但愿宋君能够以此为鉴,韬光养晦,积蓄国力,先强国再谋求伯业不迟。” 颠颉:“宋君曾答应帮我们复国,不知何时可以兑现?!” 众人皆缄口不语,再次陷入沉默。 上卿目夷也为此忧心忡忡。一日,目夷约重耳围棋,却总是心不在焉、屡屡失误。 棋毕,重耳问道:“大人好像有心事?” 目夷长叹一声,说道:“自盂地会盟,寡君被熊恽捉弄,一直耿耿于心不能释怀。尤其对郑国亲楚恨之入骨。昨日又听闻郑君到楚国行朝觐之礼,寡君怒不可遏,非要在来年开春起兵,亲讨郑罪,我怎么劝都没有用,唉!” 重耳:“楚、郑两国盟好,宋若伐郑,楚必然来救。若郑、楚联手,宋国目前恐怕力不能敌啊!” “是啊!我和司马公孙固也这样百般劝谏,可寡君说,如果我俩不愿与他同去,他就只身独往,非报仇雪恨不可!” 重耳思忖片刻,拱手正色说道:“上卿大人,重耳不才,但我手下还有几个谋臣力士,届时若宋君执意兴师伐郑,我等愿在上卿大人麾下,助一臂之力!” 目夷听了,拱手说道:“太好了!感谢公子仗义相助!” ………………………………………………………………………………………… 楚王自盂地劫盟后,郑国更加亲近楚国,频频朝觐楚国以示好,惹得宋君勃然大怒、恨不能已。次年春,宋君一意孤行,倾全国兵力伐郑。 郑依附于楚,自然第一时间向楚国求援。 楚王自然不会袖手旁观,趁兹甫围郑之际,直捣防备空虚的宋都睢阳。 宋君得知楚兵偷袭睢阳,连忙日夜兼程而归,列营于泓水之滨以拒楚,史称泓水之战。 虽然倾尽全国兵力,但探知楚军数量后,再望望泓水对岸旌旗蔽天、遍地布列的楚兵营寨,目夷和公孙固感到实在难有胜算,便再次向兹甫进谏退兵。 目夷说道:“主公,敌强我弱显而易见,微臣以为,最好不要和他们硬打!否则,宋国危矣!” 公孙固道:“楚师之来,只为救郑,若主公放郑一码,楚军必退!” 宋君面露不悦:“打就打!怕什么?寡人正想找楚国报盂地劫盟之仇,他们自己找上门来,岂不正好?昔日齐桓不远千里伐楚,蛮楚不也屈服并向周王再续包茅之贡乎?今日楚来伐宋,区区子爵挑衅我堂堂公爵,寡人若避而不战,岂不显得怯弱可欺?叫寡人如何扬威于诸侯?如何称伯于中原?” 公孙固:“主公!此一时彼一时也,那时的齐国兵强马壮,楚国难以匹敌,是不得不屈服啊!” 兹甫:“宋国能差到哪里去?上回熊恽不过使了阴招劫盟占了点便宜,这回面对面较量,寡人倒要看看他还有何阴招可使?你们不说鼓舞士气、英勇杀敌,反叫寡人不战而败,岂不可笑?” 目夷戚然道:“恕微臣直言,我军铠甲不如楚国坚固,兵器不如楚国锋利,士卒数量也不及楚国。宋人惧楚就像害怕蛇蝎虎豹一般,试问,我军到底凭什么取胜呢?” 宋君怒道:“你说凭什么?楚国虽兵甲有余,然皆乃颟顸之徒;我军虽兵甲不足,却是仁义之师!昔日武王虎贲(音奔)三千,而胜殷亿万之众,凭的是什么?凭的是仁义!仁义之师,民心所向,天必佑之!试问何惧之有?有敌来犯,你们却叫寡人不战而退,以有道之君避无道之臣,寡人还有何颜面苟活于世?除非寡人死了,此仗非打不可!二位休再啰嗦!赶紧准备应战要紧!” 目夷和公孙固见宋君不仅固执己见、难以说服,还怒不可遏、大为光火,便敛声不敢再谏。 …………………………………………………………………………………………………… 交战之日,劲风猎猎,宋君特令手下将一面云龙大旗高高竖于辂车之上,前后旗面均大书“仁义”二字。仁义大旗迎风招展,十分醒目。 重耳、狐偃、赵衰、介子推、先軫、贾陀、魏犨、颠颉、五壮全部身披铠甲,手持器械,驱战车立于上卿目夷麾下待命。不一会儿,大家看到,楚军阵前竟也竖起两面“仁义”大旗。 “哈哈哈!”宋君不由朗笑,说道,“看看!楚王定是有感于寡人仁义之道,也竖起仁义大旗,这足以说明,他们也不想血刃相见,也想打仁义之战,哈哈哈!给寡人再竖一面仁义大旗!” “遵命!” 宋军这面刚竖好第三面“仁义”大旗,不料楚军很快变成了五面“仁义”大旗。 兹甫在辂车上开怀大笑。 目夷却笑不出来。 公孙固莫名其妙,直觉得头皮发麻。 赵衰低低对狐偃说道:“对宋君,看来楚王深谙其心啊!” 狐偃无奈地苦笑摇头:“唉!看两军阵容,敌我兵力实在悬殊,不战而知胜负,不知宋君何苦要以卵击石!” 先轸说道:“楚王诡诈,但愿宋君不被蒙蔽才是!” 介子推:“宋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