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楚国 6 (第2/2页)
擅长于蹴鞠。 春和景明之日,御用校场上,楚王身着玄色丝质短衣,足蹬鹿皮皮屦,头戴轻纱缀玉的绛色抹额,和重耳、贾陀、先軫、魏犨,以及楚王随臣斗勃、斗椒等人玩蹴鞠玩得热火朝天、不亦乐乎。 中场休息,楚王说道:“据说蹴鞠此项运动、或者说是游戏最早起源于齐国,后来风行于其他各地。具体玩法和规则,却各有千秋。” 重耳:“是的,我在齐国时,见那里三军将士均把蹴鞠作为健身运动,因为兼具娱乐性,民间也很快流行起来。” 楚王:“楚国的蹴鞠带有很强的表演性。甲、乙两队分据赛场两半,中间有约两丈长宽的方形鞠门。两队的守门员各对着对方场地。比如,该甲队持鞠,就由乙队守门员将皮鞠奋力向甲队场地抛出,但是不能出界。甲队队员要千方百计在界内接起皮鞠,可以用脚踢,可以用头或膝盖辅助,也可以用身体就,每人可以连续蹴鞠三次,三次之后必须传给其他队友,否则就是犯规。大家相互配合向球门靠近,然后伺机将皮鞠蹴入门内算胜。在这中间,皮鞠若落地算输,被乙队守门员拦截也算输。甲队输了或入门后,便由乙队开始蹴鞠。一定的时间内,入门次数多者为胜。公子说说,齐国是怎样的规则?” 重耳便将齐国蹴鞠规则一一详述。楚王听得兴趣盎然,马上借鉴其合理之处,将鞠门改为两处,分置于赛场两端,双方队员混在一起争抢一只皮鞠。 经过实践,楚王发现新增的对抗性规则使蹴鞠这项活动更加紧张有趣,便非常上瘾,只要天气尚可,几乎是每隔一两天就要叫重耳组队来一场友谊比赛。
重耳在齐国早已练就了一定的蹴鞠基础和技巧,和楚王配合得十分默契。比如楚王以足接鞠后,会用一个钩脚将皮鞠传给重耳,重耳连颠三次后,向球门带近几步,又趁间隙传鞠给楚王,楚王便来一个雨燕翻飞,回脚一个漂亮猛射,将皮鞠踢入门内。两人行云流水般的配合让楚王如痴如醉、乐在其中,得胜后兴奋地又喊又叫,一蹦三尺高,跑过去和重耳双手击掌、热情拥抱。 成得臣不甘落后,也积极入队,他眼睛总是盯着重耳,总试图与重耳抢蹴,结果不是将重耳绊倒,便是自己倒地,给本队扣了太多分,以至于经常被罚下场。 …………………………………………………………………………………………………… 成得臣越来越看重耳不顺眼,他发现楚王和重耳不仅围棋上是不分伯仲的棋友,日常中是话语投机的挚友,就连在蹴鞠场上,亦日渐成为配合默契的队友。楚王对重耳的赏识正与他内心的嫉恨一样,与日俱增。 妒火中烧,使成得臣愈来愈焦躁不安。 宫里他不能不去,去了大王又不得空,所以他只好去商臣那里打发时间。 一日午后,商臣正在内室赏玩一把宝剑,见成得臣又是一副闷闷不乐的样子,示意寺人倒了一樽清酒给他,问道:“成大人可是从我父王那里过来?” 成得臣正为此事郁闷,说道:“自从那个重耳来了,大王整日都跟他一起围棋,我去了,总是让我等等、再等等,昨天我一直等了两个时辰,弄得我走也不是,留也不是。公子说,这算什么事啊?!” 商臣笑道:“怎么?嫉妒了?谁让大人棋下得臭呢?看来,这仗打得再好、功立得再多,都不及人家棋下得好啊!” 成得臣冷笑道:“不仅天天下棋,大王还经常跟他蹴鞠!要知道,大王蹴鞠还是我教会的呢!” 商臣:“大王一向惜才,听说重耳棋下得好,蹴鞠也非常在行。人家处处比你强,也难怪大王喜欢!” “哼!我看他不过是个四处行乞的流亡公子,大王怎么那么不讲究呢?成日与他混在一起,连你我这正经臣子都疏远了!” 商臣盯着手中竖立的宝剑,冷笑一声,幽幽说道:“疏远我倒没什么,反正楚国自古立储的规矩一一是立幼不立长,我是长公子,再讨好父王也没用!倒是您得小心那个重耳,听说他野心勃勃,跟随他的又是一帮虎狼之臣,别让大王迷了心窍,受人利用,倒疏远了功高勋著的得臣大人!” “哼!什么狗屁规矩,规矩还不是人定的?我看这立幼不立长的规矩,是到改一改的时候了!”成得臣不屑道。 “嘘一一”商臣赶忙制止,四下里看看,冲成得臣摇了摇头,低声说道:“有些话,宁可烂在肚子里,也不能说。” 两人四目以对,心照不宣低头饮酒。 “公子这是新得的宝剑?”成得臣问。 “嗯。是私人锻坊出的,工艺超绝。” “绝在何处?” 商臣没有答话,走进他,捏起一绺他的披肩长发,放在剑刃上,用嘴轻轻一吹,那绺头发竟然断落坠地,把成得臣看得目瞪口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