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汾玉人_第十五章 复国 9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五章 复国 9 (第1/2页)

    因解张自称是介子推同乡发小,主动请缨随国君去寻回子推,文公便以之为先导,先轸、贾陀、魏犨为统领,亲自赴绵山劝子推回都。

    清明节气前夕,文公人马抵达绵山脚下。那个小村落和二十年前比,基本没什么变化。当地村民听说国君驾临,纷纷出门围观。

    先轸、贾陀他们走进子推母亲先前居住的小院和木屋,然而屋内空空如也,除了蛛丝尘土并无人影,显然这里多年不曾有人居住过。

    向邻人打问,邻人老妪说道:“你们是找介子推?我知道!前两天他跟他老母亲一起回来的,没在这里住,直接住山上去了。”

    “哦,那请问他们住在绵山哪一处,您清楚吗?”

    “这……我就不知道啦!”老妪摇头。

    文公立刻命令上山寻找。先轸、贾陀、魏犫商量后,将士卒分成若干组,分头进行地毯式搜索。士卒在绵山上一面走,一面大喊子推姓名……

    平日寂静的绵山很快呼声四起,惊得鸟雀乱飞,兔鹿乱窜。

    但是,一连三日,往返数回,众人也未找到子推踪迹。

    文公一筹莫展,心里越发悒郁不安,一再反省:“子推为何如此决意要弃离寡人?是不是寡人有对不住子推的地方?或是行为举止有令人发指之处,以至其心灰意冷,或心怀怨念?”

    先轸说道:“怎么会呢?吾君多虑了,子推从来都是严于律己,克己复礼,很少抱怨他人的。”

    文公:“回想昔日在卫国,寡人几乎饿死,是子推舍命割股以进,才有寡人今日复国即位!如此大恩,还未得回报,怎能弃我而去呢?”

    先轸点头说道:“不仅如此,流亡之时,子推不论走到哪里,只要是看到有利于君上复国后可借鉴的治国理政之法,都要一一认真笔记,然后像至宝一般背在身上。”

    “是啊,这样的忠义之臣,如今正当大展宏图、报效国家之时,寡人怎会轻易让他隐退呢?”

    自省半晌,文公又说道:“是不是那日绛城失火,子推不知,以为寡人论功行赏忘记了他,所以失望离去的?”

    先轸摇头:“国主又多虑了!君上也了解子推性情,最是耿直实在的一个人,又从来不计较名利得失,断不会因此而愤懑离去!”

    贾陀、魏犫在一旁说道:“先轸说得没错!子推确实不是这样的人。若是计较封赏,他反而不会走了。”

    “那是为什么呢?”文公百思不解。

    先轸说道:“依微臣来看,子推对其母十分孝顺,流亡在外这些年,他没有一日不在挂念老母,经常做梦都在呼喊母亲,他极有可能是为专心侍奉老母才决意归隐的。又担心吾君不准,便索性不辞而别了。”

    “是啊是啊!子推是个大孝子!”解张在一旁说道,“从小就这样!”

    文公说道:“可效忠国家和孝敬高堂并不相悖啊!山中毕竟清苦,生活条件哪有国都优渥?为了老母,他也应该留在绛城呀!”

    先轸:“子推心性高洁、磊落无私,从无居功之心,倒是有些前朝旧臣,以为子推日后必定发达,这一向经常登门送礼、有意攀附他,令子推十分反感。微臣推测,他很可能因此而倍感压力,也未可知。”

    文公叹口气说道:“哎!都怪寡人大意,这一向忙于朝政,竟无暇顾及于他。不管怎样,寡人此次一定要寻到子推,带他回绛都!否则,寡人岂不成既不知报恩、又不知善任的昏君了吗!”

    贾陀:“可这么多人满山遍野搜寻数日不得,子推不可能不知晓。看来,他是决意不愿出来跟我们回去啊!”

    文公眉头紧锁:“这可如何是好?”

    这时,解张在一旁说道:“国君,小的有一个主意,不知当讲否?”

    文公:“好主意自然当讲,快说!”

    解张:“子推这个人我了解,他对老母极其孝顺,若国君让人围三方而举火焚林,即便他不为自己,也定会带着母亲避火而出。”

    大概是想到这个办法具有危险性,大家都不说话了。

    文公沉吟片刻,问道:“这法子……可行吗?”

    解张:“子推隐身不出,致使国主在此逗留数日,再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啊。小的以为,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魏犨愤然道:“这个子推也真是!我看他是有意……要君请功!从亡之日,众人皆……皆有功劳,岂独他一人?现在害得国主为之万……万般焦虑,等他避火而出,我定要好好……羞辱他一番!”

    贾陀悄悄捅魏犨,睕了他一眼,示意他不要乱讲。

    “那……万一山火失控,四面都起火,岂不弄巧成拙?”文公忧心忡忡地说。

    贾陀:“也不要围三方举火,围两方更保险一些,吾君以为如何?”

    “即便他不为自己,也定会带着他母亲出来。”文公思忖再三,最后无奈只好同意解张主意一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