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七章 强国 1 (第1/2页)
收定阳樊,文公同赵衰、魏犨行至原城。这时,有晋军通信兵来报:“禀国主,狐大人至攒茅、温城两地,守臣军民俱携酒食出城迎接,现两地俱已收定!” 文公大悦,欣然道:“好!现只差‘原城’这一处了,但愿能顺利交接。” 郤溱说道:“‘原城’本是周王卿士原伯贯的封邑,太叔之变,周王派原伯贯平定,结果原伯贯兵败无功,于是周王发怒褫(音尺)夺此地,转赠我国。据微臣所知,原伯贯现就在原城据守。” 文公:“如此说来,原伯贯未必心服,恐怕又是一块难啃的骨头。” 魏犨说道:“君上放……放心!有微臣在,大不了我一锤子砸……砸碎它!” “不可鲁莽!”文公与赵衰无奈笑道。 ……………………………………………………………………………………… 听说周王将原城转赐了晋侯,邑主原伯贯自然不服,他星夜奔回原城,振臂煽动城民:“我刚从阳樊路过,亲眼目睹晋侯破城而入,肆意杀戮,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其况惨不忍睹!不日他将豪夺原城,到时候恐怕就是咱们的祭日了!所以,与其坐以待毙、任人宰割,不如拼死守城、死战到底!” 他的手下连同城内黎民百姓听了十分恐惧、愤怒,共同发誓:“誓死守城!与原城共存亡!”随之将城门紧闭,对晋军不予理睬。 文公兵至城下,见原城吊桥竖起,城门紧闭,叫门半晌亦无人回应,一时不知该如何是好。 赵衰知道国君不愿强攻,于是献策:“原城百姓之所以不愿受纳新主,恐怕是顾虑自身不得善待。吾君若能示信于民,原城将不攻而下。” 文公:“赵爱卿言之有理,但不知该如何示信?” 赵衰:“吾君可下令,晋军只备三日之粮,原民若三日不愿献城,当即解围而去。并将此消息开诚布告城中百姓。” 司粮官在一旁说道:“若三日到期,百姓还不愿献城呢?吾军之粮也仅够三日了!我们岂能白白在此浪费三日,然后空手而归?” 魏犫拍案说道:“拿下这弹丸之地,易如探囊取物,依臣之见,不如速战速决来得痛快!” 文公摇头:“不可莽撞,城中百姓何罪之有?要遭此无妄之灾?” 司粮官:“那……军中仅剩三日之粮的消息千万保密,否则,城中百姓心里有了这个底,越发不会主动献城了。” 文公思忖片刻,说道:“不,就依赵爱卿所言而行。” “遵命。” 三日为期的消息很快传遍原城,原城百姓顿时不知该相信原伯贯还是相信晋侯。 生死关头,几个头脑清楚、胆大心细的城民聚在一起商议道:“原伯贯所言与晋侯所言都不可轻信,可一面叫人暗中打听阳樊实情,一面探听晋军虚实。免得被原伯贯当挡箭牌、被晋军当翁中鳖白白送死,才是要紧!”众人一致深表赞同。 到第三日晚,几个原城百姓用绳索偷偷缒城而下,跑到晋军大营探听虚实,对文公说道:“城中已探知阳樊之民没有被屠城杀戮的事实,相约明晚献出城门,请君上再等一日。” 文公莞尔一笑,从容答道:“寡人原定攻城以三日为期,三日不下,即解围而去。今天就满三日了,寡人明日一早便会退兵。你们回去告诉城民不必担心,晋军绝不会强行夺城,更不会荼毒无辜黎民百姓。” 几个原民走后,司粮官向文公进言道:“国主,原民约定明晚献城,国主何不多留一日?白得一城岂不便宜?即便军粮不够,阳樊离此不远,很快也可接济呀!” 文公说道:“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凭也。寡人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三日之令,尽人皆知,若是再留一日,就是失信。为得原之地而失去信义,日后寡人便难以取信于人,晋国更难以取信于诸侯!” 司粮官见国君深明大义、坦荡磊落,叹服道:“吾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