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七章 强国 6 (第1/2页)
听说楚国集结几路诸侯联合伐齐,齐孝公大为恐慌,知道是鲁国借楚师向自己复仇,悔之莫及,赶忙派使臣出面议和请成,割阳谷之地与楚,方使楚国退兵。 抖了威风,又得了便宜,成得臣心里十分得意,心想中原诸国也不过如此,哪像令尹子文说的那般厉害,便心痒难耐,十分想去教训宋国,他和手下军师白敕说道:“宋国事晋不事楚,乃大王心头之恨。我们若顺道去伐宋,大王不会责怪吧?” 白敕说道:“若打了胜仗,大王自然不会责怪将军。不过,大王临走不是嘱咐将军不要动宋国吗?” “那是怕招惹晋军来解宋国之围。” “晋军果真那样厉害?让大王如此忌惮!” “也不是晋军有多厉害,只是大王与那重耳私交甚厚,不想与之冲突罢了。” 白敕八卦道:“是啊,也不知大王与那重耳到底是何样私交,啊?那些传言……是否属实?大人可知内情?” “哪些传言?” “就是……那方面的呗!将军您是明知故问呐!” 成得臣诡谲一笑,不知可否,又想起与重耳之间令他心塞的种种往事,不禁嫉恨丛生。 白敕说道:“重耳流亡楚国时,大王待之真是不薄,听说有一次大王问他,日后若复国,晋楚两军兵戎相对,他会不会应战?重耳说,假如他当了晋侯,定不会寻衅楚国,即便不得已两军对垒,他也会退避三舍。” 成得臣冷笑道:“他落魄时讲的话,鬼才会信!” “不过听说这个晋侯确实很讲信义,前不久勤王时‘阳樊柔民’、‘伐原示信’令他声望倍增!” “哼!那明明是权术,哪里是信义?” 白敕:“以信义之名玩转渔利权术,晋侯确实不简单啊!” 成得臣不屑道:“让你这么一说,我还真想去会会重耳,看他到底有多大本事!” “可大王有言在先,叫将军万勿招惹晋国。” 成得臣琢磨半晌,突然茅塞顿开:“既然重耳有‘退避三舍’之诺,楚伐宋,他就不该来多管闲事,那大王还担心什么呢?” 白敕听了,拍手叫道:“对呀!他若感念大王恩德,就会装聋作哑、按兵不动,否则,就是伪善!就是失信!即便他真来解围也无妨,我们撤走便是,至少可以向世人揭露其伪善真面!” “对呀!晋宋是盟国,到时候晋国救宋是失信于楚,不救是失信于宋!” “那时,重耳便是老鼠钻风箱一一进退为谷、左右为难啦!” “哈哈哈!说得好!”成得臣十分得意,下令道:“准备伐宋!重耳啊重耳,我看你敢不敢来!” ……………………………………………………………………………………………… 一日,文公携赵衰、狐偃、先轸、贾陀、魏犫等人视察兵库,与鄣伯一起查验新制的各种兵器,他时而拿起斧、钺、钩、叉掂一掂,时而拿起戈、矛、刀、矢看一看,正与鄣伯亲切交谈,忽有宫人来报:“国主,宋国使臣司马公孙固送来急报,宋都被楚军包围了!” 文公听了急忙回到铜缇宫晋阳殿,召集众臣问计。 先轸说道:“如今只有楚国如此强横,无端生事中原,不过这也恰好是上天将要赐我晋国救灾恤患之美名!微臣以为,主公取威定伯,在此一举!” 文公却不无忧虑:“盟国有难,晋国责无旁贷。只是寡人与楚王有私交,曾经许诺不主动以兵相接,这下该如何解宋围?” 狐偃:“那是昔日国主在外时,迫于情势随口一说而已,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