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我,孙可望!绝境翻盘!_第一百八十六章 重拾旧部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八十六章 重拾旧部 (第2/3页)

  从十二月中旬开始,不断有秦兵秦将,在锦衣卫的指引下,脱离李定国的大军,前来宜良和王尚礼会师。

    一时间,西营内部的势力此消彼长。

    随着陈建、艾承业、丁有才、冯万保、狄三品、王会、塔新策、李如碧、徐延威、高凤翔、杨威等将的相继归来。

    宜良周围集结了七八万反正兵马。

    而除了祁三升外,高文贵和吴子圣手底下的秦兵秦将几乎化为乌有,数万大军一哄而散。

    而马宝、马唯兴等人手底下的兵马亦脱离大批。

    等到了永历十二年的最后几天时。

    李定国麾下的十几万大军,损失了近一半人马。

    此情此前,令他悲愤无比。

    好在,在这个危机时刻。

    作为唯一一个支持他的都督级人物,白文选始终坚定地站在他的一边。

    而白文选在军中素有威望,他的表态也避免了李定国的一败涂地。

    白文选所部四万余人保持稳定为李定国保留了最后一丝体面。

    而马宝、马唯兴等反正将领也带着所剩不多的兵力来到昆明和李定国会师。

    祁三升亦率数千残兵来到昆明。

    晋藩麾下的高文贵、吴子圣、吴三省、窦名望等人也同样带来了一些残兵。

    而云南三将之一的贺九仪,由于得罪孙国主得罪的比较深。

    王尚礼和王自奇在交水之战中都站在了孙可望的一方。

    而被孙国主委以重任,地位几乎和王尚礼、王自奇比肩的贺九仪却在永历朝廷的宠络下,选择了支持李定国。

    感觉自己回头太难的贺九仪在思考了整整一天后,最终带领自己的兵马选择去了昆明,而不是宜良。

    而由于贺九仪在西营中地位较高,威望较大,又有五千老本为核心。

    所以他麾下的万余兵马,也保持了比较好。

    当永历十二年的最后一天到来之时。

    昆明城中的李定国手脚发凉。

    不到半月的时间,十几万大军散去将近一半。

    如果不是白文选在军中素有威望,手底下的四万余人保持完整。

    他除了万余晋兵,几乎就没有什么兵马了。

    “晋王,清点出来了。”

    被灭了满门的金维新穿着一身素服,他府内的长辈全都被蜀兵杀了干净。

    “朝廷现在有巩昌王白文选部四万五千余人。”

    “吴子圣、高文贵部五千人。”

    “祁三升部四千人。”

    “马宝、马唯兴部六千人。”

    “杨武、高启龙部七千人。”

    “贺九仪部一万一千人。”

    昔日拥兵二十余万的李定国,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只剩下这些兵马了。

    “幸好有巩殿下!”李定国心中既有愤怒也有感动。

    除了杨武和高启龙外,秦将们能走的几乎都走了。

    如果不是白文选的数万兵马选择支持他的话。

    只怕在绝望之下,贺九仪这些造了孙可望反的秦将也会弃他而去。

    好在白文选虽然对不起孙可望,但一直都对得起李定国。

    他的站队,让李定国能够勉强维持着局势。

    还剩下最后的一点资本,能够在满清和孙可望之间生存。

    “晋王,去四川吧,我们还有这么多兵马,和夔东之兵会合的话,朝廷还有希望。”

    白文选缓缓开口道。

    其实锦衣卫是有联络他的,而在这个关键的时刻。

    只要他能够站队孙可望,那么整个西营就将大局已定。

    有了他的兵马支持,李定国手里就再也没有了资本和筹码。

    区区万余晋兵而已,在孙可望和满清之间连生存的资格都没有。

    而在这种大势下,贺九仪等人也绝对会看清局势,不会做盲目的牺牲。

    只是在白文选的心里,李定国是他的生死之交。

    为了这份友谊,白文选最终还是像以前一样,在孙可望和李定国之间选择了李定国。

    而他的选择,也给李定国带了最后的一丝希望和筹码。

    有这些兵马在,李定国似乎还有东山再起的可能。

    “晋王现在我军势穷,若前往四川,必为李来亨等人所轻。”

    金维新恨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