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一十四章 驱逐鞑虏,得国最正! (第1/3页)
“拥立新君?”张虎等人眉头紧锁。 “茂遐先生,为王为帝,国主自可,何必借他人的名号,立什么新君呢!” 张虎冷冷道:“况且昔日国主在云南兵强马壮,手握大义,威福自cao,我西营将士只遵国主之令!” “就是因为接纳了永历这个逃跑天子,自降为臣,失去了大义。” “才会为李定国所乘,遭此大难!” “拥立新君,非但无法号召天下士民,听从国主的号令,反倒是有再生祸患的可能!我大西已经不起折腾了!” 对于孙可望来说,西营内部的大义原本是在他手上的。 他本就是李定国他们的大哥,大上半辈。 又被授与平东将军,有节制文武的权力,这明显在西营中是张献忠的继承人。 更何况遵义会议后,西营推荐孙可望担任的不是盟主,而是统帅! 从那以后,西营名分已定,李定国等人若是不服,搞什么小动作,反倒是自己先失了大义。 可是自从孙可望接纳永历朝廷后,他和李定国等人在名义上就是南明的臣子。 同样为臣,等李定国和永历合流,孙可望反倒是失去了大义! 可以说接纳永历,是孙可望集团近乎覆灭的重要原因。 已经吃了一次亏了,张虎等人又怎么会吃第二次? “昌国公,此一时彼一时!” 刘玄初语重心长道:“那时候的西营内部,有李定国这些人不服国主。” “桂林和衡阳大捷后,李定国声望震天,他挟持了天子,又手握大义,自然能够和国主抗衡!” “可是现在李定国已经遁入了滇西,国主在两广拥立新君,麾下皆是忠义之辈!” “纵使新君又是一个永历,谁去做第二个李定国呢?” 此言一出,张虎他们的脸色稍微缓了过来。 的确西营内部已经没有其他危机了,随着晋藩的没落,国主一系的振兴。 西营中不是孙可望的死忠,就是重新来归的反正之人。 而反正之人中,只有蜀藩和延安藩稍微有号召力。 但是刘文秀已死,艾能奇不但是孙可望的好弟弟,而且也已经死了十几年了。 就蜀藩和延安藩如今这个样子,西营中还有谁能够威胁到孙可望? “国主,天下复明之人不可计数,若是国主能够拥立新君,那么王师所至,势必闻风响应!”刘玄初郑重道。 “哦?”孙可望微笑道:“那茂遐先生想劝我立谁?难不成是唐王吗?” “国主果然是大英雄,微臣的想法竟然被国主一眼识破!” 刘玄初拱手道:“唐王在两广,隆武先帝又壮志未酬,英年早逝!天下士民无不为之叹息落泪!” “既然永历这个天子已经弃国,那么他就不配为人君!” “国主可引援兄终弟及!拥立唐王在两广即位!” “如此一来,天下重新有君!天下士民必定群起激昂,响应国主的北伐!” 在明末的宗室中,唐藩三兄弟的表现可以说是鹤立鸡群! 隆武帝朱聿键的事迹自然不用多说,有发为顺民,无发为难民,一代明君实至名归。 甚至在后世有人还说,要是隆武在位,孙可望这个国主绝对不敢放肆。 这个就太理想化了,乱世之中实力为尊。 隆武帝纵有一番抱负,可是他拿郑芝龙和何腾蛟都毫无办法。 何腾蛟和郑芝龙这样的货色,孙可望让张胜带几千骑兵就收拾了。 要是隆武落入了孙可望的手中,一个无兵无将的傀儡皇帝他自己实在是起不了什么作用。 隆武帝死后,继承了唐王之爵的朱聿来到广州,后面永历帝转进如风。 广东士民拥立朱聿为帝,后永历和绍武开战,被李成栋所擒,绝食而死。 后世多有人对绍武帝评击,说是他的自立为帝导致了广东一省的陷落。 可是看看永历的表现。 就广东的局势,虽然李成栋就五千兵马。 可在广东无强军的情况下,就永历帝的作风,他什么都守不住! 反倒是有骨气的绍武,要是能迅速击败永历,以天子之尊亲自坚守广州,鼓舞人心,依据坚城才有可能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