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我,孙可望!绝境翻盘!_第二百三十四章 清官难断家务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三十四章 清官难断家务事 (第2/3页)

计划最终胎死腹中。

    洪承畴也看了一眼眼前的这位年轻吴氏宗亲,忍不住点了点头。

    “长伯啊,老师年事已高,说不定哪一天就走了,但有国贵辅佐,你必能成就一番大业啊。”洪承畴抚须微笑道。

    “老师这是哪里话,你现在的身体还很健朗,活到百岁不成问题。”吴三桂连忙道。

    “哈哈,长伯,老师的身体自己最清楚了,要是能够静养说不定还能活几天。”

    洪承畴叹了一口气道:“只可惜满清无天命,我纵使在湖广编练十万精兵,又呕心沥血为其攻占云南,可到头了他们终究没有这个福分。”

    “眼下既然满清已经无法定鼎天下,那么老师也就只能再使出最后一把力气,助长伯夺取陕甘,先入北京,统一天下了。”

    “只是希望在我死后长伯你能为我在史书上留下一个好名声。”

    “老师这是哪里话,朝廷已经封你为兴化王了,我等师徒卧薪尝胆十余年,终究是能够再造中华。”

    “史书上的名声何须刻意而留呢?”吴三桂一本正经道。

    为了策反吴三桂和洪承畴,永历朝廷曾经下旨封吴三桂为汉中王,洪承畴为兴化王。

    就永历朝廷的局势,不要说区区二字王了。

    就算是皇帝吴三桂和洪承畴也不敢当。

    可是如今好了,咱大清不行了。

    所以兴化王这个名头洪承畴得坐实了,而汉中王嘛,吴三桂觉得还不够,至少得一字王才能配得上自己!

    毕竟反清之前是二字王,反清之后还是二字王。

    要是这样这清吴三桂不白反了吗?

    此言一出,吴藩的文臣武将们一个个大喜过望。

    自己的领导一向谨小慎微,小富即安。

    领导不愿意进步,他们怎么能进步呢?

    现在好了,看起来自己的领导开窍了,想当皇帝了!

    “王爷,末将请为先锋,愿率一万铁骑昼夜直行,前往贵阳取多尼的人头献于帐下!以助我吴藩反正之威!”胡国柱眼见吴三桂的言语中已经有了反清之意,连忙拱手道。

    “不不不!本王反清之意虽决,但是应熊还在北京,尚未归来。”

    “永历也在缅甸,还没回国,孤决意暂缓数月。”

    “待鲁虾接回应熊一家,永历归国后,再举义旗!”吴三桂开口道。

    “啊――!”一群豺狼虎豹纷纷傻眼。

    这造反的事情还能一拖再拖啊。

    “咳咳!”洪承畴咳嗽了两声,差点被自己的弟子给雷住了。

    “长伯呀,北京距离昆明有万里之遥,世子一家只怕是回不来了。”

    此言一出,不少吴藩之人纷纷点头。

    反清复明这么伟大的事业岂能因为一个儿子而停止呢?

    更何况这个儿子还不如他们的。

    只不过这种话他们不好说,因为他们是吴三桂的部下。

    但洪承畴就不同了,他老人家辈分极高,吴三桂也得卖他面子。

    “父王,咱们还是先举兵吧。”吴三桂的二儿子吴应麒开口道。

    “放肆!你是不是想让你大哥死啊!”吴三桂闻言瞬间勃然大怒,指着吴应麒的鼻子骂道。

    这老吴家的老大生死未卜,老二就急不可耐的要举兵了,这算什么事?

    “父王,我不是这个意思。”吴应麒连忙摆手道。

    吴应麒是一员猛将,只可惜脑子里缺了一根筋,所以时常会做出一些令人大跌眼镜之事。

    历史上吴藩举义之后,吴应麒坐镇岳州,控扼湖南要害。

    为了坚守岳州,刘玄初等文臣谋士竭力往岳州输送粮草。

    这导致岳州城内粮草堆积如山,可供三年食用,粮价暴跌。

    吴应麒眼见清军占领区的粮价达三两以上,而自己的岳州却只要几钱银子。

    于是却大力开展走私,将岳州的军粮贩卖大半。

    结果清军夺取洞庭湖的制水权后,岳州的粮道被断。

    吴应麒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只得带兵突围。

    吴军坚守了六年的岳州落入了清军之手,长沙北面的门户大开,掀开了湖南惨败的序幕。

    而今在吴三桂的面前竟是率先不顾吴应熊的安危要求立即起兵。

    这如何让吴三桂不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