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七章 贺九仪来归,局势好转 (第3/3页)
> 在毒虫猛兽横行,瘴气毒雾弥漫的丛林之中。
贺九仪能够稳住军队,跋涉一年有余,而麾下建制齐整,兵马损失不多。 只能说西营之中,人才济济! 而现在自昆明失守后,贺九仪部的一万一千人跋涉数月,还存九千七百余人,同样彰显了这位西营大将的水平。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后,贺九仪醉酒睡去,而他麾下的近万名秦兵也酒足饭饱,心满意足。 但是李定国却是犯了难了。 因为这近万兵马来归是好事,但要养活这近万人却让他犯了难。 以广西之力他只能养活自己的四五万老本。 而以孟艮等不毛之地要养活一万五千余明军,这实在是令他头疼。 “维新,广国公所部你有什么建议吗?”李定国缓缓开口道。 “晋王,滇南各地的土司不服王化,不听晋王之命。” 金维新开口道:“不如让贺九仪率部出征,解决掉这些人,如此一来不仅可以扩大地盘,也可以解决粮饷问题。” 云南除了昆明等少数核心地区外,其余地方都在土司的势力范围内。 昔日孙可望拥兵二十万,这些土司自然得服王化。 可是李定国来到孟艮的时候,兵马只有三千。 这么一点兵马又怎么能让孟艮等地的土司服呢? 虽然土司之中不乏忠君报国之人,比如元江的土知府那嵩。 可大部分土司都是墙头草,为了在孟艮立足李定国还不得不跟这些土司打上一场。 好在李晋王毕竟是李晋王,虽然只有三千兵马。 可六千人他就能干翻吴三桂,三千人打这些土司自然是不在话下了。 所以孟艮等地落入了他的手中。 “广国公所部跋涉数月,如今刚刚在孟艮落脚,又岂能让其远征?”李定国白了金维新一眼。 他都已经到孟艮来了,金维新给他出的那些主意李定国自然早就后悔了。 所以李定国对金维新早已经不像之前那样视为左膀右臂了。 “先让广国公率部移驻景曼,休整一段日子,再派人去各地的土司催粮催饷!”李定国缓缓开口道。 “是。”金维新面色低沉,应声道。 李定国对滇南土司,他只有五千人的时候自然得退让一些。 但是现在,贺九仪已经来了。 拥兵一万五千人的李定国自然顾及也就少了很多,心中有了底气那各地土司该交的粮饷自然得交。 两天后,贺九仪率部移驻距离孟艮只有十余里的景曼。 两军互为犄角,彻底稳住孟艮一带的局势,在一万五千明军的威慑下,周围的土司也不敢造次。 就在这时一个接着一个的好消息传回了孟艮。 原来是散落在各地的明军经过了几个月的努力,逐渐联系上了李定国。 咸宁侯祁三升、孟津伯魏勇、扬武伯廖鱼的使者纷纷抵达孟艮。 而白文选的使者也抵达孟艮,为李定国和白文选建立了联系。 此情此景,不由地让李定国斗志重燃。 只要各部齐聚滇南,重振军威,那么以数万大军之力,局势将大为改观! 然而就在李定国兵马重聚,局势欣欣向荣之时。 几个人却找上了贺九仪。 “快带我去见广国公。”深夜之间,一名精壮汉子拿出了一件物品,让贺九仪的部下们大惊失色。 原来昆明失守之后,西营的家眷四散,贺九仪的妻子为清军所获,不仅如此不少其他家眷也落入了清军之手。 吴三桂自是如获至宝,立刻派人将其找来,胁迫她写下一封血书,声称贺九仪若不投降清廷,全家性命恐遭不测。 既得血书,吴三桂遂命心腹随从李登云携带此书以及貂皮等贵重礼物在偌大的云南开始寻找贺九仪的踪迹。 虽然数月时间已过,天下局势已经改变。 但身为吴藩人才之一的李登云仍旧在执行自己的使命,在兜兜转转,跋山涉水数月后。 终于在景曼找到了已经停留休整,准备长驻的贺九仪部。 贺九仪的亲信们见状不敢怠慢,连忙将李登云带入了大营之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