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八章 八百罗汉可复南京! (第3/3页)
杭州协领牙他里领兵五百名。 参领大雅大里领杭州披甲八旗兵五百名。
游击刘承荫领兵一千人。 这些零零散散的部队使得南京的守军清军,兵力接连增强,达到了万名以上。 然而此时的南京城中,却依旧没有一支可堪重用的成建制部队。 从镇江败回的残兵败将自然不用多提,其余增援的清军也都是三百五百的小部队,最多的也不过区区一千人。 清军想要重新稳住阵脚还需要一支足够强,足够多的部队来援南京。 管效忠等人自然明白这个道理,驻防八旗还有他的提督标营都已经覆灭。 残余的少量兵马已经无法大用,而其余零碎的小部队短时内也难以整合。 所以他把目光放在了苏松总兵梁化凤和苏松提督马逢知的身上。 而两人各自拥有数千披甲,在驻防八旗和提督标营覆灭后,他们已经是江南清军中实力最强的野战部队了! 唯有二人来援,或许南京还有救! 从镇江战败后,两江总督郎廷佐便连发四次调兵命令。 马逢知坐拥万余兵马却依旧按兵不动,坐观成败。 但是梁化凤却于六月二十八带兵从崇明乘坐船只登陆,准备救援南京。 做为清军在江南仅存的两支较大规模的野战部队,梁化凤的选择无疑是极为有利清廷的,然而这支军队的内部也不是没有其他声音。 “总爷,依我看海寇势大,镇江一战就连八旗兵都败得那么惨,我们这区区四千人若是去了南京岂不是羊入虎口?”一名亲信担忧道。 “羊入虎口?”梁化凤眉头一皱。 镇江一战,江南最强大的驻防八旗和提督标营几乎全军覆灭!这无疑是极为打击清军士气的。 如今仅存的两支大规模部队中,马逢知又按兵不动。 只有自己带着四千精兵往援南京对抗十万海寇,这的确是胜算渺茫。 “这我自然知道,只是南京事关江南根本,总督大人又三番来催,本官不得不从。” 梁化凤的亲信闻言连忙道:“总爷,郎廷佐这是打算让咱们去南京送死啊。” “十万海寇,就连八旗兵都打不过,我们这区区四千人就算到了南京也难有作为,倒不如……” “倒不如什么?”梁化凤冷笑一声。 “总爷,我知道朝廷对您有恩,可是你也得给自己想想啊。” 亲信语重心长道:“反正去了南京也打不赢海寇,不如我军占据苏州坐观成败,要是郑成功打下了南京我们就以苏州投降,可不失荣华富贵。” “要是朝廷赢了,我们再出兵剿灭海寇,亦不失为安稳之策啊。” “你这是想让我学马逢知吗?”梁化凤鄙夷道:“要是本官如此,只怕朝廷不会放过我,就算投靠了郑成功也必为他所轻!” “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要活就活得坦坦荡荡,要死就死得光明磊落,就算不能流芳百世,遗臭万年也好!” “马逢知此人首鼠两端不会有什么好下场的,本官又岂会像这个小人一般与海寇决战无胆,于朝廷倒戈有忧!” 此言一出,亲信心中一震。 梁化凤的性格显然与马逢知不同,不愿意首鼠两端左右逢源。 “总爷,既然如此,反正朝廷不得人心,而海寇势大……”一名亲信闻言又想要进言。 “哼!”梁化凤再次冷笑道:“朝廷待我不薄,昔日我以武进士之身出仕,幸得朝廷看重才得以坐上总兵高位。” “更何况我之亲属大多在陕西,朝廷现在又坐拥大半天下,我要是造反岂不是会祸连九族!” “现在局势尚未绝望,我梁化凤未必会输给郑成功,既然如此那我们还是先尽臣子的本分吧。” 梁化凤此人和一般的绿营将领不同,他是以武进士的身份直接出仕满清的。 又因为是陕西人,亲属好友在清廷的掌握中。 因此即便局势已经不利,可他依旧不愿意造反。 毕竟改头换面这种事情,能慎重还是得慎重。 况且他也觉得自己不凡,而郑成功麾下的军队又不擅长陆战。 之前的镇江大捷固然令人震撼,可梁化凤却依旧对郑成功没有多少畏惧,感觉不到真正的绝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