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玩具_第四百一十四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一十四章 (第1/2页)

    

    孟正峰有些紧张的重新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着,虽然说已经是七月末了,东北的天气也能把人热成了狗。

    放到三十年后,这样的日子里,等闲很难把人从有着空调、wifi、西瓜的房间里拽出来。如果再能有张葛优同款沙发,那基本上就是个废人了。

    可是在已经四十多岁的孟正峰眼里,比这更加艰苦的日子也经历过。人都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他则是在不惑之年重头开始,只能是让自己抓住每一个必须珍惜的机会。

    新科集团最近最大的新闻,无疑就是新成立的信息工程事业部了。作为集团架构搭建完成之后,新增的第一个事业部,数不清的人目光都盯在这个事业部部长的位置上。

    按理说,以新科公司一贯对年轻人的偏爱,很多人都在猜测这个部长会是一个多么年轻的人。但当答案即将揭晓的时候,很多先一步得到消息的人却是惊掉了一地下巴。

    四十三岁的孟正峰,当过兵、创过业,生意赔的最后输光了老婆孩子,不得不离婚躲债。走投无路的时候,看到新科公司的招聘广告,才加入公司连一年时间都没有的这么一个人,竟然被胡文海钦点成了信息工程事业部的部长。

    不仅是知情的人诧异,就连孟正峰自己都有些怀疑是不是在做梦。

    可不管怎么说,信息工程事业部的筹备汇报,确实是交到了他的手里。话的声音,则可以通过无线电直接传送到对方的耳包里。

    “胡总,这就是孟正峰,信息工程事业部的部长。”

    胡文海上下打量着孟正峰一番,满意的点了点头。

    如果说此时的孟正峰有什么能够吸引他的特质,胡文海觉得应该是踏实。

    这是一个从面相上看就踏实稳重的人,有点像农民企业家那种脚踏实地,但又多了一些安静和自信。哪怕是被钦点为信息工程事业部的部长,也没有一丝一毫的骄傲和意气,相反他似乎眉宇间多了一些沉重,就连眼角的皱纹都像是更深了一些。

    “胡总你好,我……”

    不等孟正峰说完,胡文海就开始摆手:“客套话就不用说了,我的时间很急,咱们在飞机上说不了几句话。”

    孟正峰连忙点头:“那我就直接开始汇报,关于信息工程事业部的筹备工作已经有了一个阶段性成果,可以说现在已经开始进入了运作阶段。首先是412所和通号院的合作,我们协调电子研究院抽调了四名研发人员,根据目前的进度,两个月以内就可以有产品通过成果鉴定,集团必须及早做好准备,筹备货物和资金。”

    “好哇,说说吧,要什么支持?”

    “我想需要从两方面着手,一个是人、一个是物。人员方面来说,前期的四名研发人员为两家合作机构提供支持还没有问题,但如果我们的合作机构扩大之后,电子研究院方面的人手全填进去恐怕也不够。所以我想,还是要以新科电子为主,请研究院方面给新科电子的技术人员提供培训,我们的技术人员再去为合作机构提供技术支持,将研发人员和技术服务人员分开。”

    “嗯,有道理啊!”胡文海点点头,说道:“我们的业务扩展还是要以新科电子为主,未来还要扩展出新科网络、新科软件和新科系统,当然不可能、也不应该让科学院的研究员把精力放在这些地方。这个培训我看要尽快开始,科学院方面也要尽力配合!这也是给你们减负嘛!”

    孟正峰翻开手上的文件,接着说道:“这是人的方面,另外就是物资的准备。如果我们要敞开了提供核心技术和解决方案,那么新科01平台的关键芯片就必须备足。68000cpu和专用ic,至少要分别备足十万片。”

    “十万片?”胡文海和倪光南对视一眼,笑道:“孟部长你这胃口还真是不小,十万片68000cpu和专用ic,这个我可说不准能不能拿得出手了。这样吧,下个月你和我一起去参加新科晶圆厂的投产典礼,能不能实现你的要求,你就亲自去问陆总师吧。反正我这里可以给你一个定心丸,只要条件允许,我是绝对支持你的工作的!”

    胡文海能做的也就是这么多,新科晶圆厂的投产用了一年半的时间,硬生生将当初世界领先的工艺水准等成了世界一流,这也是美国人这么大方愿意拿出自己芯片生产线的一个小心思。不过哪怕如此,1.5微米级别的芯片工艺,在国内仍然还是独一份。

    究竟能在投产后达到多么高的成品率,胡文海自己也是心里没底。但是他预计,早期的成品率很可能会在50%左右,甚至低于50%都是可以接受的情况。

    要想把成品率提高到美国同行的水平,即使再怎么乐观也非得有半年到一年的时间不可。

    十万片的两种芯片,如果新科晶圆厂真的开动产能,也就是一个月不到的时间。成品率上不去的情况下,两个月的时间也算足够了。只是这第一批的芯片,成本恐怕会比摩托罗拉高上不少。这个就真的是在交学费了,哪怕是亏本也只能是自己承担。

    实际上这些问题,孟正峰自己难道不知道?这些信息,在集团内的参考资料上都是会定期通报的。比如请科学院的研究员进行培训,他直接找倪光南也一样可以办下来。而新科晶圆厂的生产安排,也是早就已经有了方案。68000cpu是新科集团的主打产品,这款经典的cpu在国内应用领域相当广泛,至少生产个十年没有问题。

    关键的,还是胡文海对信息工程事业部表现出来的态度。

    他的一句话,原本可能要在研究院踢踢皮球的培训,立刻就会被人当做一件,与地方合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