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葱岁月_第六章 祸不单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章 祸不单行 (第1/2页)

    没能说出自己的心事,王志山闷闷不乐,他一个人在闲得发慌。发慌和愧疚,让他想着,该为家里干点什么?

    他想到了上山打柴。他去约同伴。约来约去,总算约到了同学黄鹏坤。

    二人骑单车上了山。以前打柴靠的是肩挑脚走,如今有了单车,他们要学村里的成年人,用上载重单车。

    骑到山脚下,两人将单车存放在一个火炮厂里,挑着竹篓进了山。山路崎岖,两人虽然不是第一次砍柴,但还是不常来的生手。在爬过深深的山箐沟后,两人终于找到了没有被封禁的水冬瓜柴灌木。水冬瓜柴很重,两人很是吃力。走着走着,两人发现走低了路,一直在箐沟底转悠。发现不对劲,这才明白迷了路。

    二人咬牙左冲右突,好不容易找回来时的路。再见到火炮厂,两人顿时累得一屁股瘫倒在地,起不了身。

    黄鹏坤挑的少,还有些力气。他请王志山上前助他装好车,说了声“等我先下山,好找人来接你”,骑车下了山。

    剩下王志山又累又饿,试了试,再没有气力将担子装上车。他喘息着一抬头,天已经擦黑。火炮厂四处寂静,让人害怕。他休息了一会,咬了牙,勉强将柴禾装上车。走了几步,车子摇晃着,不听使唤地停了下来。

    他脑海一片空白,心头惊慌,不知如何是好?

    远远地来了一人。黄昏的光亮下,来人和王志山差不多大小,推了一辆单车,走到他的跟前,停了下来,好奇地打量着王志山和他身后的一车柴禾,问:

    “怎么这个时候了,你还在这里?”

    王志山像是遇到了救星,忙问你怎么称呼?来人让王志山叫他“小胖子”。小胖子不解的眼神里多了好奇,继续问:

    “你的柴禾怎么装上车的?我一直不会。想驮柴回家驮不了——我一直想找个人问问呢!”

    王志山无力地叹了口气,小声道:

    “别打击我了。我也是个半罐尿(笔得注:半罐尿,当地方言,也作‘半盘子’,是‘半罐水’或者‘半碗水’的加重语气,引申为讥讽一个人的不懂装懂)。你看,柴是驮上了,可没装好,骑不上路,不敢教你——我自己屁股还露着呢!”

    小胖子面色和善,正准备离开,王志山再不顾别的,问:

    “你是不是火炮厂的?能不能带我去吃口饭?我实在饿得不行了。”

    小胖子点点头,让王志山折头推上车,往火炮厂有亮光的地方走。走近了,亮光处原来是一个石棉瓦食堂,热气腾腾,上了香喷喷的饭菜,冒着热气。见到小胖子,食堂师傅一声吆喝:“开饭啰!”

    两人分别打了一大碗饭菜。王志山狼吞虎咽,连汤带水,三下五除二填饱肚子,这才回过神来,对小胖子千恩万谢。

    这当时,食堂外突然响起了一阵焦急的叫喊声。声音由远而近,渐渐清晰,是在叫“囊瓜”!

    此时此刻,天底下恐怕再没有这声“囊瓜”来得亲切!王志山一阵惊喜,应声出门,门外齐刷刷来了十来人,团团围上前,七嘴八舌,问他怎么啦,这个时候回不了家?

    领头的是张春兴,王志山未娶二姐过门的准姐夫。他带人寻人来了!原来,三婶一看天黑儿子没有归家,人急得象热锅上的蚂蚁,惊动了四邻;恰好黄鹏坤口信带到,王志山还在山上!乡邻们闻风而动,由从基建队干活回来的张春兴带队,找上山来。

    几人看到王志山相安无事,舒了口气。张春兴将王志山的柴禾解下,绑上自己的单车;王志山放了空车,夹在一行人中间,星夜回家。

    推开家门,三婶一声“囊瓜”,泣不成声。王志山心头发酸,什么话也说不出口。一家人安抚着王志山,问起他打柴经过的地方,吓得三婶大惊失色:

    “老天!你去的箐沟,以前是专门处决犯人的地方!那里埋了多少孤魂野鬼——你在那里迷了路,肯定中了邪!”

    三婶拖他走到神龛前,为他烧纸钱,将他按倒在地,三拜九叩,口中念念有词:

    “王氏门中,祖公三代、三代祖公……今日,大房头上、三房门中,我来祷告:你们三房门中的王清远、廖树兰儿子王志山,冲撞鬼神,多有得罪,祈求原谅……凡人俗胎、日日吃五谷杂粮,眼不明、耳不聪,难免犯错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