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葱岁月_第四十二章 春夏之交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二章 春夏之交 (第1/2页)

    风暴到来,已是春夏之交。

    这天商会班的学生们像往常一样,走进教室,打开语文课本,等候吴桐树老师的到来。吴桐树是商会班的语文老师。她圆圆的脸上,架了一幅秀气的金丝眼镜,让她多了别样的文艺气质。只是这天她进教室匆忙,大步流星,三步并作两步走,一改往日的柔和,变得心急火燎。人人盯着她少有地关上教室门,没了往日的文静与秀气,一脸激愤,一张口情绪激动:

    “同学们!我今天要问大家一个问题:我们学生学习何用?我们该不该爱国,该不该有爱国情怀?”

    台下双双眼睛,满是疑问:吴老师怎么啦,一上来成了这个话题?

    吴桐树从来没有今天的情绪化。看得出,她强压着内心的起伏,努力让自己平息,却一时难以平息:

    “读书、读书,是的,我们学生的天职是读书。可我们也不能象书呆子一样麻木不仁!在这里,我不得不跟大家讲一讲最近几天发生的事情。事情说大,可大;说小,它不小。因为它跟我每位在座的息息相关。甚至可以说,它关乎我们的未来。所以,我有义务、有必要,郑重在这里跟大家讲一讲:事情是这样的。就在前两天,我们有一大批爱国志士,走上街头,向全国发出一个响亮的声音:‘打击官倒、惩治腐败!’是的。‘打击官倒、惩治腐败’已经让社会有识之士的大声疾呼:我们有些东西,已经到了非整治不可的地步了!所以,我今天不得不利用今天这个时间,将我大学同学发给我的一份倡议,说给大家听。作为千千万万学生中的一员,我们本该一心读书、读好书,只读圣贤书,不该因为一些社会现象或者说阴暗面,分散我们的精力,去关注不该关注的实事。但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任何一个有良知的国人,都有必要知道这件事,做出我们该有的意思表示。”

    说到这儿,吴桐树一脸悲怆。她说话哽咽,变得难以自抑。

    教室里双双眼睛看向吴桐树。

    一向阳光的女老师,怎么突然变得如此悲怆!

    所有人的心,像是被什么东西扎了一下。他们远未成熟的心智,一时难以分辨真假,以致于每个人将内心的迷茫,写在了脸上。吴桐树的话,让他们内心涌动。只是有一点,吴桐树所说的,与每个人心中的不容质疑,形成对立,真假莫辩。它让人人面面相觑,不约而同地在问:

    “是真的吗?”

    吴桐树没有停下来。在摘下眼镜擦拭一番后,抬了头,在教室里不太明亮的光线下,两眼煜煜发光:

    “我要说的是,任何一个学生,爱国责无旁贷!只要国家有需要,我们该义无反顾,作出我们青年学生该有的行动表示!”

    课后,班级里多了眉头紧锁的脸。更多的人脸色青冷,嘴角紧抿。它让初夏的火热与和熙,像是遇上了一场突如其来的阴冷北风,骤然降温,变得冰冷。

    班级里多了议论。有人对吴桐树的话深信不疑,神情激动,言情激愤;有人心有疑惑,沉默着一声不吭。几个不爱学习的,像是多了乐子,显得高兴。其中就有一位名叫胡志林的,嬉笑颜开:

    “好玩了,这下好玩了!”

    校园外一下子多了行色匆匆的人。董留成和他身边的学生会成员,静观其变,没有发声。真假难辩,他们显示出了从来没有的沉稳与冷静。

    校园有人变得激进。很快,几名学生班委跑到许敬业面前,要求学校畅通信息渠道,增加学生关注形势的机会。许敬业满口答应,让人在礼堂里支上电视,轮番播报新闻。

    学生潮水般涌向礼堂。电视播报新闻的声音在人声嘈杂中,不断调大音量,开得山响。

    校园里的安宁被汹涌而来的纷纷扰扰,一下子打乱了。不少人放下书本,挤进礼堂,盯着新闻。新闻主持人换得跟走马灯似的,电视信号同样变得不稳定,多了雪花和马赛克。

    新闻成了揪心的事。各种声音让人应接不暇,每个人看得稀里糊涂、头昏脑胀。

    直播新闻的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