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的骑士王传说_中华联邦历史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中华联邦历史 (第2/2页)

服西域十几个国家,兵锋越过葱岭,逼得当时称霸中亚的阿拉伯大食帝国拱手让出西域。随后,为了保证在贸易上的优势,汉帝国同拜占庭帝国达成了协议,东西夹击占据了贸易通路的阿拉伯帝国。汉帝国的远征军以2万人的兵力、没有后勤、劳师远征、客地作战、语言不通、没有情报的绝境中与阿拉伯军队25万后勤充足的精锐部队抗衡,而且仍然一度压制阿拉伯军团,连续半个月不分胜负,终于等来了约定的拜占庭军队。阿拉伯军队损失过半,强大的军力威慑着当时的周边各国,阿拉伯帝国被迫签署贸易协定,小亚细亚和美索不达米亚的平原上,自此开始充斥着来自东方大国赛里斯的商队。(赛里斯是过去希腊人对我们的称呼,这里因为是拜占庭最先和汉帝国取得联系,所以这里引用为赛里斯。)

    到公元668年,因为受制于地形气候的缘故,汉帝国的主要精力放置在对当时的吐蕃国的对立上,对外征战基本停止。南起中南半岛,北抵西伯利亚,东至库页岛,西到德黑兰的庞大帝国就此成型。

    李氏家族成为了汉帝国历史上开疆拓土的急先锋,就此奠定了四大家族之一的地位。

    3、王家带来的黄金时代

    公元903年,因为长久以来的征战导致了民不聊生以及厌战情绪的蔓延,汉帝国经历了一段相当漫长低潮期,直到公元979年,因为新的贸易线路的开拓,汉帝国开始低迷的国力开始进行稳步的回复。

    王氏家族通过完善科举、鼓励发明、兴修水利、兴办教育、开拓贸易等等措施,解决了李氏以来造成的疆域庞大而无法有效管理的鸡肋状态。完善了国内体制,并在海上利用强大的海军,征服了当时还只是简单的渔民一样的东南亚诸国,在吕宋等岛上,确立了新的商品来源和贸易路线。经过和平稳定的时代,商品经济得到空前发展,对外交流频繁,文化艺术繁荣,可谓是自李氏以来的第二个黄金时期。随着海军部队在印度洋上的节节胜利,印度实际已经无力阻止汉帝国强行占据印度的沿岸作为通商口岸,同时,也因为汉帝国军队在南越之地的行动,印度实际上早已经处于汉帝国的战略包围圈中。汉帝国的商队,从交州和吕宋等地出发,在绕过汉帝国的最南端的“狮城”,在印度洋沿岸获得补给,之后在阿拉伯或是波斯湾登陆。汉帝国凭借着印度洋海上霸主的地位,累积了丰厚的财产,据不完全的统计,汉帝国在这一时期仅仅只是海上贸易总量就占据了当时世界的近一半左右,这是十分惊人、而且令人绝望的数据。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为的大汉帝国的再一次发展赢得了生机。

    并在公元1126年,凭借着充足到足以堆在仓库里发霉的强大后勤力量。时任丞相,王家的奠基人王雱正式颁布了对吐蕃的战争国书。征西将军岳飞率领准备充足的军队在经过2年的艰苦作战以后,终于成功抵达了吐蕃人心中的圣地布达拉宫。而王雱因为不想要将士们继续在这个艰苦卓绝的环境中长期作战,定下了与民无犯的政策。同意了藏传佛教在吐蕃的宗教地位,仅仅只是强制遣散了吐蕃的军队,安排少量的部队驻守,这种相安无事的状态,直到后来都没有改变,而事实上,因为藏传佛教的流传,这一片土地上,成为了后来佛教的又一圣地。

    4、世界第一个超级大国

    陆地上已经再无敌手,海洋上,因为商路的需要,开始了新一轮的探索。

    公元16世纪初-16世纪中:汉帝国航海家郑和七次南下西洋,征服了彻底完成了对于东南亚、印度的占领,同时对于南亚的诸多小岛国采用了武力征服和扶持合作等方式迫使各国承认了汉帝国宗主的地位。

    到了公元1582年:以汉帝国为核心的亚洲国家与地区在洛阳朱禁城签署《中华联邦宪章》,标志着中华联邦正式成立。中华联邦天子以联邦最高统帅身份颁布《中华联邦宪法》,规定政体为君主立宪制,国家为联邦制帝国,首都为洛阳。汉帝国,不,中华联邦,已经是成为了当时亚洲的唯一国家,也许,叫它亚洲帝国更加合适。

    构筑了一个空前绝后的大帝国,中华联邦并没有命令军队停下脚步,他们又开始继续派兵继续向南进攻日本、安南、占城、爪哇等国,希望将南洋所有诸国也置于其统治之下,实现真正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宏愿。

    于是,中华联邦经历建国后数十年励精图治后,决心实现祖先父辈们留下的梦想。陆军将从属国高丽和蓬莱出发,出兵两路进攻日本,由唆都率北方军从高丽东渡对马海峡,范文虎率南方军从庆元浮海北进,在反北条幕府势力的协助下,中华联邦经历了无数次的争夺,终于占领了日本列岛。

    与此同时,平定西南的大军越过澜沧江陆续讨灭中南半岛各不肯臣服的小国,征南将军唆都从广州渡海,血刃数年后将南洋诸国吞并,势力触及到后来的新几内亚岛。此外,汉帝国还两次从阿富汗地区出发,一直攻打到巴格达,迫使阿拉伯世界臣服后撤回。

    十几年的征战,将中华联邦领土前所未有地扩展至了东接西太平洋,南领香料群岛的广阔空间。但是,也因为当初建立联邦制度的包藏祸心,由于这一时期后期的朝堂斗争,丞相更换频繁,于是权利再一次转到了汉族士绅、官僚手中。经过这场动乱,中华联邦军力衰退,停止了扩张,在议会的控制下重新重用信仰儒家治国理念的官员,国家政策开始转回保守方向,但是民生与国力也利用这一时期得到了休养生息,社会逐步趋向稳定。在温和势力掌权的同时,新的文化不断地从西方传入,大大地开拓了民众的视野,工商业的发展也促进了经济的繁荣,资产阶级已经成为社会的最大团体,手工业技术和初步的机械技术在江南一带得到大发展,航海技术和海上贸易开始走向鼎盛。

    公元1630年:中华联邦进入资本主义社会,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超级大国。

    公元1693年:中华联邦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进入电气时代。

    公元1726年:中华联邦发现石油用处,撇开与阿拉伯的协议,武力占领中东。

    公元1888年:中华联邦发现澳大利亚大陆,开始向大陆移民。

    公元1899年:中华联邦发起对布里塔尼亚帝国的战争,国家开始衰落。

    公元1908年:中华联邦实行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理论,半年后首次出现大规模经济危机。议会被迫颁布立宪法案。议会的统治开始动摇,天子一派的旧贵族势力抬头。

    公元1978年:中华联邦境内由于长期的经济衰落,各民族矛盾不断激化,恶劣,部分属国开始脱离中华联邦(中东,日本,还有被EU蚕食的西伯利亚的部分地区)。丞相于咬龙阁内宣布辞职,天子逐步开始重新掌控国家权力。

    公元1982年:中华联邦天子在宦官集体的帮助下,实现了独裁统治。信誓旦旦开始改革,然而好景不长,天子突然逝世,宦官集团死灰复燃,控制朝政。

    公元1984年:中华联邦共产主义制度导致绝对腐败、贪污,国家陷入巨大危机。

    公元2010年,布里塔尼亚帝国对EU共和国宣战,中华联邦与布里塔尼亚协同进军西伯利亚,于占领俄罗斯以后,瓜分获得西伯利亚的部分地区,和布里塔尼亚签署友好协议。

    公元2013年,布里塔尼亚同日本战争爆发。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