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7章 五十七县试在即(下) (第2/4页)
里正家。 里正是个厚道的人,里正家里又是个藏不住话的,更何况是这种长脸面的事情,于是每回从他们那里得了什么新消息,稀罕物,都会满村子传播、分享。 所以现在村子里没人不知道,以前那个小无赖彻底的出息了,有羡慕有嫉妒有恨的,但是绝对没有谁敢再轻视他们了。 而村里的孩子,多半都曾从里正家里分到了一些吃食,所以见到正主回来,难免兴奋地奔走相告。也许心里还在期盼着,一会能得到一块裹着糖霜的糖果。 十一月份,没有什么农活要忙,村里村外原本静悄悄的,被他们那么一通吼,人们纷纷从屋里走出来,看稀奇似的看着打自己眼前经过的马车。 “怎么回来的这般早?也不提前说一声,我好准备些东西,先到我们家去吧,你们家的房子空了那么久,一时半会也待不了人了。” 季宣怀他们不主动打招呼,旁人也不敢随便和他们说话,直到里正家里迎上来,才打破了这种看热闹不出声的诡异现象。 “嗯,我们也正要到三婶你家去。” 季宣怀也不客套,说着和沈少卿一起跳下马车,朝着里正家里走去。 “给您添麻烦了。” 沈少卿却规矩地说道。 “读书人就是礼多,俺们都是些粗人,也不算是外人,哪里用得着这般客套,倒是显得生分了。” 里正家里满脸是笑地打量着沈少卿,快言快语道,周围那些羡慕的眼睛发红的人,让她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因为里正的老实厚道,吃了这么多年的亏,这一刻,却什么都赚回来了。 想当年,要不是里正发善心,宁愿被自己数落上大半年,也要救季宣怀的一条小命,又在沈母病危的那晚,坚持要去请郎中,自己哪里会有这种沾光的机会,而且这么的底气十足。 看来人还是要多做善事,好人还是会有好报的。 想起自家那个总被骂作窝囊废的男人,里正家里决定以后都对他好一些。 “今天还急着回去么?不管怎么说,中午一定要在婶子家吃饭,你们慢慢走,我这就回去让你叔杀鸡割rou去。” 眼见离自己家不远了,可马车后面还跟着一群看热闹的,乐得里正家里脚下生风,丢下季宣怀他们,便要先回家去张罗。 “不用破费了,就知道您会留我们,我们就擅自带了些菜来,中午就让宣怀做吧。” 季宣怀出手拉人的同时,沈少卿开口解释道。 “这怎么成,每回到镇里去,都没少让你们破费,好不容易来家里一趟,哪还能吃你们的。” 里正家里闻言将脸一拉,不满地说道, “这事你们别争了,一顿粗茶淡饭,俺们还管得起,不能让人家说俺家不懂待客之礼。” 说完,便快步往家里走去。 等季宣怀他们走到她家门口时,地上已经落了一堆鸡毛了,里正家十二岁的小儿子长杰,正在鸭棚里,将逮到手的花鸭往外拿。 季宣怀看了一眼马车的车厢,很想告诉他们,这些东西车上都有,可也知道里正家里是个说一不二的人,而且又是一片好心,于是只能看着他们忙活了。 反正现在已经开始腌制腊货了,不吃也不会坏掉。 虽然用不着,可都到了人家门口了,也不能还把礼物藏在车上。 两人一个车上,一个车下,在一群人的围观下,从马车上搬下来一件件东西。 怕不有三十斤重的一块鲜牛rou,两只宰杀干净的肥鸡和雄鸭,两坛酒,整整半扇羊排,还有几个不知道是什么东西的包袱,总之,看得周围的人眼睛都直了。 这礼送的,也太败家了些。 “怎么带了这许多东西,我们哪里拿得起?” 知道沈少卿是个肩不能挑手不能扛的,打从见到那块牛rou起,里正家的大大小小便将他请到了一边,主动帮起忙来。 里正家里看着一件件搬进自己家里的东西,嘴都快合不拢了。 “俺家的茶水不多,也招呼不了你们这么些人,没啥可看的了,都回去吧。” 等搬完之后,里正家里边招呼两人进屋,边冲同村的人说道。 等众人都散开之后,里正家里当着两人的面,将几个包裹也都打开,见里面都是些点心、干果、糖果,便分出一半来,倒进自家的筐里,走向仍然围在门口的孩子,每人都分了一些。 “走喽,钓鱼、抓泥鳅去!” 心满意足的孩子们,在长杰的带领下,一窝蜂地跑远了。 见终于清静了,两人这才说明来意。 “我当时什么事呢,要你们这么破费地孝敬我们,沈少爷考秀才,那是一等一的好事,这样沾光积德的事,谁会推脱。” “这事你就别管了,交给你叔去办,既然只有半天的假,赶紧去沈家妹子坟前看看吧,把这个喜事告诉她,看你们两个如今这般有出息,她也该安心了。” 说完这些话之后,本来情绪就有些激动,在听沈少卿说车上还有一份送给各个保人的礼物之后,里正家里带着鼻音笑骂道: “两个败家玩意,嫌钱多了不是?” “俺们村里人是没什么见识,不然以前也不会千般万般地防着宣怀,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他那个老子,唉,不说了,谁想他能生出个有志气的儿子来?” “可除了那几家之外,也都没有什么坏心眼。以前的事就过去了,你们也别放在心上,开开心心过你们自己的就好。” “你能来找俺们作保,是信得过俺们,不用算得那般清楚。俺们也不会像那家见钱眼开的,他们遭了报应也是活该!” 从她的话里,季宣怀他们才了解到,当初狠狠敲诈了他们一笔的一家人,如今家里还是乌烟瘴气的。 一切都还要从那五十两银子说起。 自从有了那些银子之后,他们一家也终于挺直了腰杆,在村子里横了起来。 只可惜没横几天,就被村里人的一席话,说得连肠子都悔青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