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归来 (第2/2页)
红瘦端了面上来,眨着眼睛对我道,回头和姑娘细说。” 黄蓁强抑制着情绪看着红姑,心跳得似擂鼓一般,如今到真真的体会了什么叫近乡情怯?话都到了嘴边却不敢问出口?生怕万一不是自己期望的那样? 等到姑姑吃了面才打发了人出去,倾身拉住姑姑的手喊道:“姑姑?” 红姑郑重的对着黄蓁狠狠地点了两下头,说道:“如姑娘所愿,属下此去步步顺遂,主子已经被安置到了安全的地方。” 黄蓁颤抖着捂住了自己的嘴,眼泪扑簌簌地落了下里?红姑也跟着红了眼睛伸手抱住她,安慰地拍着她的后背。 等着她冷静下来后,才对黄蓁细数了前因后果。 据姑姑讲,原来陈老帮主在宫里早就安插了人手,老帮主说之前有杨太后制衡着,官家即使对济王心存顾忌,亦是不敢轻举妄动?济王自是安稳无虞? 可一旦是杨太后薨逝,就是宫里对主子动手的时候?至于其中缘由?是宫中早有传言,说是先帝临终前应太后所求,留有一道遗旨庇护太后。 遗旨的内容自然是不得而知?是真是假更是无从知晓?但是当今皇帝得位不正自然会心虚?做梦都怕有人拿先帝遗旨出来?将他赶下皇位? 况且以杨太后的手段,遗旨一事未必是假的? 据说自先帝驾崩后,先帝身边的内侍杨海就不见了踪影?有人说是被太后处置了?还有人说是被官家灭了口?总之是众说纷纭,真假却不得知? 按老帮主分析的意思,是杨太后怕官家登基坐稳皇位后,被史弥远笼络了去,调转枪头对付起她和杨家来?所以才留着济王的性命用来牵制官家。
而官家和史弥远也怕逼急了杨太后?这些年来才没有对济王下手?即使是忌惮万分,也不敢越雷池半步?所以这十几年来,济王才能在这夹缝中得以保全。 官家之所以能上位全是史弥远筹算?自然是挺不起腰杆来?前朝后宫的权柄任人把持好不窝囊?好不容易熬死了史弥远和杨太后?自然不会留着济王来戳他的眼睛? 时时提醒着世人自己曾经的窃国行为。 官家原本打算在湖州谋算济王?暗里吩咐人蛊惑湖州太学的学子潘壬和潘丙兄弟来游说济王,以期从济王嘴里抓到什么把柄?但是济王事先得了老帮主的传信?索性闭门谢客不见人。 而老帮主却暗里派人去谋算潘家兄弟,让他们在太学里连连出丑,又让他们家无宁日无暇他顾?这才断了祸端? 黄蓁听得目驰神迷,佩服不以的说道:“亏的老帮主算无遗策?可这样会不会拖累到老帮主?以致为槽帮带来祸患? 红姑摇头说道:“陈凛什么人?做事怎会留下把柄?况且这回又没动用槽帮人?” 没动用槽帮的人?莫非老帮主还有什么暗手不曾?黄蓁顾不得细问?只担心的问道:“那父亲和母亲是如何脱身的?如今被安置在那里?不会再出什么纰漏吧?可不要牵连到槽帮?不然又是血流成河的惨事?” 见一向冷静自持的姑娘也乱了分寸,红姑理直气壮地说道:“您就放宽心吧,老帮主如今旧疾复发?已经卧病在床许久了?少帮主连帮务都顾不上在病床前尽孝?说出大天去,也攀扯不到槽帮身上?” 他们本来是要在水中对付主子?哪料老帮主早得了消息?便在水中张网以待,才护着主子全身而退? 听红姑的语气,想来老帮主也不是真的病了?听说了济王脱身的过程,黄蓁惊叹连连的说道:“这样天衣无缝地设计?运筹于帷幄之中,取胜于千里之外。 如此诸葛孔明这般的人物,也不知我此生可有机会,当面拜谢?” 黄蓁明白这件事,说起来是云淡风轻?可想要想顺利实施,天时地利人心处处都要算计?包括运气在内也是环环相扣,缺一不可?看似举重若轻,实则艰险万分? 有一丝的脱钩,等着的都是抄家灭族血流成河?对老帮主这个人好奇起来?能对父亲如此忠肝义胆不计成本的回报?这样的人却愿意对父亲俯首称臣? 看来父亲也非寻常人?黄蓁迫切地想要见到父亲和母亲? 看出了黄蓁的心思,红姑泼冷水道:“一两年内怕是不方便见了?老帮主说越是如此关键时候,我们越是不能冒失?因小失大的事情我们输不起?。 黄蓁虽有些失望但也能理解?道:“姑姑放心,人命关天我知道轻重?只是辛苦姑姑跟着劳心劳力了,还要担惊受怕的受着煎熬?我能问问父亲日后准备去哪里?” “去哪里我不知道?左不过见招猜招步步惊心而已?好在一切都值得,好在皇城司也不是铁板一块?老帮主才能提前沿途布置起来?” 听这意思是,老帮主事先在皇城司里布置了眼线?所以才能这样步步为营算无遗策?黄蓁说道:“丢了这样大的脸面,他们岂不是要呕死了?活该?” (此章完结) 阅读愉快,注意保护视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