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30宣旨 (第1/2页)
谁也没注意到在黄蓁身后的人群里,有一人长身玉立的男子,头上带着风毛帽子,帽檐前倾,挡着大半脸庞,看不清来人相貌如何? 一身墨色常服,静静地站在那里,听着黄蓁和张之初等人的对答,在不经意间嘴角微微上翘。 这时人群中咋然暄沸了起来,有人喊道:“快看?那是钦差大人来了?快看,快看,那就是天使么?真是威风啊? 黄蓁抬头望去,只见前方有明啰开路,清道旗一对,绛引旌一对,红杖一对,仪刀一对,班剑一对,戈氅一对,乾氅一对,仪鍠氅一对,好一幅天家气象? 打从轿子里走出一位内官,五十左右面白无须,声音略显尖细,与张之初熟络的打着招呼?身后跟着一排的小内侍,手里捧着圣旨和赏赐。 张之初上前见礼道:“松江府知府,张之初见过钦差董大人,大人舟车劳顿一路风尘,本府却连杯茶也未奉上,惭愧至极,府衙内已备好了美酒。 待此间事了,下官陪大人痛饮一番,给大人道乏。” 张之初事先跟黄蓁打过招呼?黄蓁已知今日前来传旨的内侍乃是当今官家身边的红人,董宋臣,很受官家信任,在前朝后宫颇有些势力?据说就是当今丞相也要对他礼让三分。 董宋臣捏着嗓子说道:“张大人客气了,鞍前马后乃是人臣本分,何来辛苦之说?咱家承了张大人的情,既有美酒怎能辜负?咱家愿陪张大人共赴一醉。” 说着看着黄蓁问:“想必这位就是黄姑娘?” 黄蓁上前跪在地上,从容叩首回道:“民女黄蓁,叩见钦差大人,愿大人事事顺遂,贵体康健,长乐无极。” “哎呦,还是个懂事的姑娘?董宋臣捏着嗓子说道,那就借黄姑娘吉言,快快请起,跟咱家这里不必多礼? 咱家早就听说松江府地杰人灵?张大人治下更是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教化治下有道,连闺中女儿都知道忠君爱国?张大人果真不负官家爱重?” 张之初谦逊地说道:“谢董大人赞誉,下官惭愧。” 如此你来我往吉时将至,董宋臣接过圣旨来说:“待咱家传达过圣意后,再来和各位叙话。 张之初稽首道:“一早就以准备好妥当,董大人请。” 黄蓁率先领着铺子里的众人跪下。 董宋臣展开圣旨高声宣读:“应天顺时,受兹明命,今有松江府治下民女黄蓁,蕙质兰心,身在草莽,心怀天下,因体念民生艰难,将自身研制的三锭脚踏纺车,织布机,搅车,弹棉弓子等纺织用具,悉数无偿献给朝廷。 助黎民百姓得以温饱,国库因此丰盈,此等功绩以上达天听。 朕心甚慰,赐工部行走令牌一块,再有纺织用具改制事项,可直接上陈工部。 故而赏赐黄金百两,白银千两,玉如意一对,佛手瓜一对,紫口铁足瓷器一套,蜀锦四匹,云锦四匹,杭锻四匹,潞绸四匹还有金银头面各四套,琳琳种种,不必一一细数。” 待至谢恩完毕,董宋臣把篆刻着工部的令牌,亲自递到黄蓁手里,笑着说道:“恭喜黄姑娘沐浴天恩,这块令牌当用心经管,可别小瞧了此物的用处?凡我大宋地界驿站。 姑娘持此令牌,各处行官驿站,定会让姑娘宾至如归。” 黄蓁躬身双手平伸接过,恭敬地说道:“民女谨遵大人教诲,说着从袖子里拿出一个荷包过去,说民女一点心意,知道大人不在意这些? 可是您身边的随从,跟着您鞍马劳顿往来奔波,还请请大人开恩,让民女有幸能请各位道声辛苦,请各位喝杯热茶。” 董宋臣听后爽朗的一笑,心领神会地说道:“姑娘盛情,咱家替孩儿们谢过黄姑娘了,说着一使眼色,身后的小内侍上前接过黄蓁手里的荷包,顺手一捻,知道是银票,而且还不止一张?心中已是有数,冲着董宋臣点头示意。” 董宋臣和颜悦色的说道:“本该诏姑娘进京面圣谢恩,奈何此时守着国孝,又正逢年下,哎,朝廷此时也是多事之秋?边疆战事未果?官家也是日夜劳神, 以后有机会时,咱家定会相机促成此事,到时咱家在临安招待黄姑娘。” 黄蓁俯身谢道:“大人日理万机还记挂小女,小女惶恐?” 董宋臣哈哈笑道:“小姑娘很会说话啊?咱家心里有数就是,又寒暄了几句,便在张之初的簇拥下奔着衙门而去。 黄蓁送走了钦差,周围相熟的邻居们便围上前来恭贺,寒暄了几句,黄蓁便交给了汤驷去应付。 回过身来却看见红姑,若有所思地看着自己身后,不知想着什么?“姑姑怎么了?可是有什么不对?” 见黄蓁相问,红姑困惑地摇了摇头说道:“没什么?可能是属下看晃了眼?以为遇见了熟人?打量着周围见还有许多人围着?便说姑娘还是进去吧。” 黄蓁听了亦是没在意,便随着姑姑来到了后院。 方才钦差来宣旨时,姑姑刻意躲了出去,姑姑小时候是见过董宋臣的?虽说日久年疏可能会不记得?但是保不齐还有个万一呢? 为了避嫌就连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