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36来信 (第1/2页)
看着气不顺的红姑,接过红瘦手里的水,使个眼色让她下去,红瘦看了一眼红姑颜色不对?缩了缩肩忙不迭地下去了,黄蓁看着好笑。 早起空着肚子不好喝茶?黄蓁说着把杯子递到红姑跟前,先喝热杯水润润嗓子,再顺便消消火气,红姑嗔了黄蓁一眼,接过水杯没言语。 黄蓁问道:“您昨日出去见了什么人?回来的那么晚,看着也兴致不是很高的样子?要不和我说说?三个臭皮匠还顶个诸葛亮呢! 姑姑若是不嫌弃?指不定我还能帮着出出主意?说着眨眨眼睛,一副很八卦的样子。” 红姑终于绷不住了,露出了笑模样嗔道:“姑娘也学坏了?” 黄蓁笑道:“姑姑看在我一片赤诚,为您分忧解难的份上?可不待这样冤枉人的?您闷在心里自己难受?您说出来,我若是能替您分担一二,岂不更好。” 红姑叹了口气道:“姑娘聪慧,什么也瞒不过您去?昨天是老帮主托人来见我,想让姑娘安排一下时间,最好抽出时间来去趟临安府,老帮主有事要和您面谈?” 黄蓁一惊问道:“可是父亲那里-----?” 红姑看着黄蓁慌了神,忙道:“主子那里无恙,姑娘切勿惊慌?说来也是主子的提议,老帮主觉得可行?想和姑娘见面商议,可他要是一动弹?有几十双眼睛盯着他行事? 他不方便出来,写在纸上又怕说不明白?所以才想让您移步临安府一趟。” “可说了具体的事由?黄蓁问父亲是怎么安排的?来的人在那里,可方便我去见?” 红姑摇头道:“我当着来人的面打开信,看过之后,来人当着我的面把信烧毁后,才告辞回去的,不过属下确定了是老帮主亲笔所书,没有别的交代?” 那红姑郁闷什么?黄蓁知道姑姑和槽帮在暗地里有联系?自有一套识别手段,是做不得假的?父亲当年脱险后,本来想着找个机会见自己一面? 谁知朝廷在运河上没有打捞到尸身?气急败坏下就顺着运河两岸,大肆张贴画像,水路两处设了路检,恨不得挖地三尺来寻找父亲? 京畿大营一万禁军全体出动,配合各地皇城司探子搜查,弄得各地州府人人自危?不得已之下,槽帮出面买通了安南国使团回程的使者,安排父亲他们一行人坐船去了安南国。 这几年传来的消息都是口信,黄蓁心里虽有遗憾,但让人欣慰的是,目前能确保人是安全无虞的? “那姑姑是不想我去临安?还是您知道什么不想说?黄蓁追问说,不然您烦恼着什么呢?” “您甭管我我烦恼什么?只说去不去就是?老帮主还等着您回信呢?红姑烦躁地说道。” 定是知道了缘由?不然那为何这样烦躁?看来内中事情让红姑不高兴了?不然怎会这样?黄蓁盯着红姑不放? 见黄蓁不依不饶的盯着她?红姑只得说道:“我是听闻皇城司派探子南下去了崖州岛,和广东南路还有闽越一带,说是官家下了死命,寻不回来人?便让皇城司提举伍德一提头来见。我是担心主子有麻烦?” 黄蓁虽然不尽信?但是姑姑一遇到父亲的事,就是这副六亲不认的模样?让黄蓁不得不信?于是冷笑地说道:“看来官家对父亲到是日思夜想?坐立难安哪? 所以是亏心事做多了,担心屁股底下的位置坐不稳?头也怕,脚也怕,莫非他当真是以为父亲手里有遗诏?” 啪地拍了下桌子,红姑讥讽的说道:“哪来的遗诏?不过是杨太后乱他心智的妄言而已?就算是真的有遗诏,也毁在当时了,以杨太后的谋略,岂会让那遗诏见了天日? 到时让史官再记上一笔,让后人唾骂她乱政,祸国吗?蠢货?” 黄蓁赞成地点头说道:“小人长戚戚,古人之言果不欺我?原来是他心虚了?有趣,还真是有趣,姑姑不必担心?既然老帮主知道此事?必然有应对之法。 想必父亲那里也自有安排?天罗地网之下都能逃出生天去?何况鱼虾几小只? 在父亲那里必是搅不起什么风浪的?姑姑就是不信我?也要相信父亲才是,快别冷着脸了?您这样我都打怵,何况是红瘦她们呢?” 见黄蓁看着她故意冷战连连?红姑倒不好在绷着脸了?没精神地说道:“您莫做戏了?说着就靠在圈椅上问,那临安府您准备什么时候去? 想必老帮主也盼着与您见上一面呢?您定下来时间,属下也好递消息过去。” 黄蓁起身来到案几旁,拿起黄历翻看着说道:“还有几日就是爹爹的祭日,今年不比往年是要大办的?还是等过了出服礼再定日子?” 黄蓁为爹爹守足了整三年的孝期?而非是礼法上说的二十七个月? 红姑感慨地说道:“时间过得真快,不想黄爷已经故去了三年?这可是个整祭,听阿婆说要在东禅寺,做满七日的水路道场,索性多扔些银子出去,那些所谓的高僧比凡人更加知道,什么是眉眼高低,说完讥讽一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