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瓷屏 (第2/2页)
就觉得爽口清凉。 不敢给黄蓁喝凉的?红姑便叮嘱店家要一碗不放冰的?黄蓁眼巴巴地看着别人碗里的果子露都冒着凉气,遗憾的说道:“原本只是听说望梅能解渴,今日我倒是有了切身体会?” 来娣咂舌不已的说道:“一碗要二十个铜板,这临安府的生意太好做了?跟捡银子似的,难怪雀儿说这里是销金窟,有多少银子也不够花的?属下也算开了眼界。” 黄蓁微微抿了口,说道:“里面放的是砂糖。” 招娣尝了一口说道:“姑娘的舌头真灵?属下就没尝出来?二十个铜板一碗,都舍不得放勺子蜂蜜进来?也太会算计些? 说完便觉得没意思起来?拿着眼睛看黄蓁,可能是想起了方才那一句,忒小气。 黄蓁了然一笑说道:“的确小气,招娣灿灿地笑了。” 不去管两人的眉眼官司?红姑说道:“过了鼓楼,才是真正的销金窟呢?临安府数得上的金银铺子,成衣铺子,还有舶来品的铺子,都在那条街上。 稀奇的物件应有尽有,随便来上一样都能喊出天价来?银子进了这里,跟石牛入了海里一样,连个浪花也去见不到? 更别说那些沿街叫买的番邦人,红头发绿眼睛的,皮肤白的跟丝缎一般腻滑,说出来的话跟画眉鸟一样动听?走到哪里都有人围着看。” 听了红姑的介绍,就是沉稳如来娣都跃跃欲试?恨不得一睹为快,果然如红姑所说,一过了鼓楼,那边铺子规模和局势明显富丽大气。 铺子门口都有扶责接待的伙计,身上的服装也整齐统一,进了铺子内还有茶和点心招待,不管消费与否?态度都殷勤有礼,让人产生宾至如归的舒适。 黄蓁几人一家一家的逛过去,真的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让人叹为观止,眼花缭乱,薄如蝉翼幻影纱,百子迎春的瓷屏,镶嵌着玳瑁的镜子比人还高出一头去?
所有的物件都让人目不暇接,怪不得说是销金窟? 那伙计见黄蓁盯着那块百子迎春的瓷屏看,便介绍道:“姑娘,您眼前的这块瓷屏,乃是汝窑的粉青瓷,釉层较厚,质感有如玉石,乃是冯大家所作? 这块瓷屏非本店所有,有客人在本店里寄卖。” 红姑不敢相信的问道:“是徽宗年间的那位冯大家?” 伙计见红姑一口道出来历来?知道是遇到了识货的,又见黄蓁年纪不大,双丫髻上束着珠攥,佩带着绿松石的耳饰,手腕上的挂着一汪碧绿。淡青色的褙子绣着柿柿如意纹。 银项圈上缀着一块福形灯笼佩,玉佩晶莹似雪一丝杂色也看不到?打着胭脂黄的络子坠着,一派落落大方的模样,让人不容小觑。身边陪着的人也看似不俗? 想是哪家的主子姑娘出来逛街?当下更不敢怠慢?恭敬地回复红姑道:“正是您说的那位冯大家?” 红姑喜道:“要是冯大家的东西?倒真是可遇不可求?不知价值几何?” 伙计回道:“贵客慧眼,那位客人急等着银子用?要的价格并不高,只要五千两银子。” “这么多银子还说不高?招娣问这是金子做的吗?” 红姑说道:“金子有价,奈何冯大家的东西没地方求去?这物件能被我们遇见,也算得上是缘分? 我曾听闻天下宋瓷,汝瓷为首所指的就是它,冯大家善制各式笔洗,香炉,各式瓶,碗盘,盏托等瓷器,凡是冯大家所制器皿底部都有支钉痕迹。” 伙计见红姑侃侃而谈一派从容,何时见到过这样识货的?连连点头道:“有的,有的,卖家也是这样说的?可见是货卖于识家,合该是您的缘分?说着用手指给红姑看。” 黄蓁感念于汤北臣这几年来的维护,虽说是奉命所为,但用心和不用心哪能一样?趁着汤清韵大婚,自是要报答一二。 巧得是这块瓷屏寓意也好,物件又难得?留给子孙传家用也是好的?本来汤清韵在婚事上不顺?汤北臣夫妇更是愧疚难安?觉得是父母之过让她受了委屈。 这块百子迎春瓷屏,就当给汤jiejie填个好意头,希望她从此舒心畅意,子孙满堂。 红姑反复鉴定后,确认是冯大家手艺,就示意黄蓁可以买下来,伙计见这单生意成交,乐不可支地安排人打包送到车上,又请黄蓁几人坐下来喝茶。 来娣见机说道:“姑娘您和姑姑坐下歇歇,属下过去把银子付了,黄蓁点头说快些去,等你回来喝茶。 今日出门买到了合意的礼物,黄蓁心情也舒坦,见这家店铺的茶点甚是精致,入口即化。遂说道:“没想到待客的茶点竟也这样用心?难怪生意会这样兴隆? 红姑一笑说道:“方才那块瓷屏最少十抽一的分成,东家自是不会吝啬?抢银子也没有这样方便的?对招娣说,喜欢多吃些?吃不回本来但也图个心里舒服不是?” 招娣笑嘻嘻的喊了声遵命。 (此章完结) 欢迎留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