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0章 妙计成空 (第2/4页)
的确算是贾家众男丁中难得的“良善”之辈。 不过,这也只是矮子里拔高个而已,与贾赦贾珍等人相比,谁还不是个好人? 况且,放纵底下人打着他的名头在外胡作非为,和亲自做又有什么区别? 这天正逢休沐,摆脱冗杂公务,贾政在书房内与詹光、单聘仁、程日兴等几位清客手谈闲聊,颇得其乐。 忽有小厮来报,说东院珍大爷过府拜会。 贾政听了,神色微凝,有些纳闷。 在朝为官多年,他多多少少也曾听过东府的不堪传闻。 连冷子兴、柳湘莲这等外人都知道宁国府是个什么鬼样,他又不傻,怎会一无所知? 不过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名不正言不顺,不上心罢了。 难免对这位声名狼藉的贾家族长有所不喜,彼此非同道中人。 除了过年时节,阖家要在宁国府宗祠内祭祖,以及偶尔共同处理一些重要的宗族公务之外,私下少有往来。 不年不节的,他过来做什么? 贾政思之不解,命人请进。 贾珍走进梦坡斋时,贾政早恭候在门外廊下,身后站着几位清客。 不管他心里作何想,表面上也要给予族长侄子充分尊重。 见状,贾珍神色倏变,疾步上前,大礼参拜,跪下请安。 这般正式的礼节倒是让贾政慌了神儿,急忙弯腰将他扶起,迭声道: “珍哥儿快起!不必如此!” 贾珍并未起身,不住嘴的问候贾母、王夫人、赦大老爷、邢夫人,恭敬有礼。 他知贾政最在乎这个。 果然,贾政闻言,面色欣然,代为回答:“都安好,都安好!珍哥儿有心了!” 贾珍起身,叔侄两人执手入内,落座奉茶。 须臾,吃茶毕,贾政瞧着他面上隐有喜色,便问:“珍哥儿今儿来是有什么事?” 贾珍肃容站起,又“砰”的跪了。 “哎!这是何故?快请起!” 贾政大惊,忙去拉扯,这回怎么也拉不起来。 贾珍三十多岁,虽酒色过度,身子虚弱,也不是贾政五十来岁的人能比的。 贾政只得无奈停手,先听听他到底要说什么。 心早沉了下去,有不好的预感。 贾珍双膝跪地,仰头恳求:“叔父在上!侄儿有件事儿求您老帮忙。请务必助我一助!” 说完叩头,以额触地,大有“你不答应我就不起来”的架势。 弄得贾政心里直打突突,心想莫不是他闯了什么大祸吧? 自己只是个闲职,若是他这族长都解决不了的难题,我能有什么法子? 毕竟是同族,宁荣两府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断没有不帮忙的道理,只好先应下。 贾政答应,这事儿就办妥了一半儿! 贾珍喜笑颜开站起来,仍不肯落座,拱手作揖道:“叔父自然知道,蓉哥儿到了成婚年纪,可寻来寻去始终也没找到合适人家。 说来也巧了,侄儿得知秦主事家有一女,年方二八,贤良淑德,堪为良配。叔父和秦主事既是同僚,又是相交多年的老友,请务必帮帮侄儿做回冰人,玉成一段良缘。侄儿在此拜谢了!” 竟又跪了!礼数何其多也! 贾政快受不了了,忙将他扶起。 平日里贾政在家只看书著棋,清谈取乐,并不关心家长里短。亲戚故旧之间往来都是王夫人cao办,他都不知道秦家有没有女儿,大侄子又是从哪里听说的?他和秦业更没来往呀。 不禁心生疑惑。 若依他的性子,这等做媒说项的事情他懒得去管。 贾蓉是个什么货色他虽不甚清楚,也知是不读书爱胡闹的,恐非良配,岂不耽误秦家姑娘? 但贾珍如此恭敬有礼,诸位清客又在旁出言撺掇,实难婉拒。 打破脑袋他也想不到,大侄子竟有效仿唐玄宗的雄心壮志。 还要他这叔叔来牵线搭桥! 虽在他看来,两家门户未必匹配,贾琏媳妇凤姐是王家人,他儿媳李纨父亲曾任国子监祭酒,秦业相较而言地位低了些。 可贾珍作为父亲都不介意,他这隔了几代的叔祖父还有什么好说的? 无非是去秦家走一趟而已,于是应了下来。 …… 次日,贾政带着贾珍,带上礼品,亲往秦宅拜见。 看到秦家小院,贾珍顿时信心满满。 这样的小门小户,要是知道能和宁国府结亲,多半要高兴的当场应下! 至于是否曾有婚约,更无足轻重,难道他柳二郎还敢闹将起来? 擅自婚配,不问罪都是便宜了他! 得知贾政前来拜访,还带着贾家族长贾珍,秦业哪里敢怠慢? 顾不得多想,一面命人准备待客茶水,一面急匆匆出门迎接。 两人在工部衙门里经常见面,然私下往来很少,这是贾政头一次登门拜访。 将客人迎入客厅落座,秦业命丫鬟奉上家中珍藏的六安茶。 据说乃是齐云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