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56章 唬朕一跳 (第1/3页)
太上皇命人赴辽东前线,乃是北狩归来后的首次对外举动,旨意一出便引发轰动。 如同硕大陨石坠落湖中,静谧消失,巨浪滔天,暗潮汹涌。 因柳氏新戏之故,柳湘莲的确有几分名气,不过只是在市井小民中传播,勋贵官宦之家也仅是纨绔子弟知其名。真正高官重臣,公务繁忙私下更忙,谁会关心一个新戏子? 此时有太上皇光环加持,顿时不同凡响,高层亦为之侧目。 永隆帝为消除太上皇和故太子遗存的影响,手段百出,被打压的勋贵官吏不在少数。 特别是心腹之辈,早被打入另册,绝没有机会再复起。 祸从天降,谁人甘心? 这些失意者一腔功名利禄的心思只能寄托在太上皇身上,可惜他老人家似乎真的雄心不再、心灰意懒,一直未有动作。 现在忽有此举,且涉辽东涉军队,如同给他们注入一股强心剂,振奋不已。 揣测纷纷:这否是太上皇在试探或暗示什么?我等需要如何应对? …… 大明宫,勤政殿,西暖阁。 勤政殿并非大明宫主殿,是皇帝日常办公的地方。 西暖阁内,永隆帝正在批阅奏章。 他年近四旬,穿着半旧不新的龙袍,面容俊朗,目光深邃。 因十余年兢兢业业,宵衣旰食,竟早早的显出苍老之态。 此时,坐在御座上,看着手中的奏折,他眉头紧锁。 这份奏折是锦衣亲军指挥使赵文海刚递交的。 “柳湘莲,祖籍金陵,年十六,理国公柳彪之孙,荣国公贾代善外孙,柳棱次子,京师武生。 擅武艺,尝与宁府贾珍街头相斗,一人一枪横扫数十家丁,无可当其锋者。 早年家业为诸伯父所夺,衣食无着,串戏为生。 近来自拟新戏,名噪京师,与皇商薛家合开戏园,日进斗金。 柳家欲夺之,假言祖宗托梦,告其大不孝之罪。经查,所言皆属虚妄。 惧反坐,伯父柳极、堂兄柳茁当堂佯晕而退。归而不甘,厚贿使人荐之太上皇。 太上召之,观戏罢,问以“项羽之死何如?”对曰:“项羽死当其所”。问其故…… 太上命其为供奉,辞拒,声言“愿效法先祖,为国杀敌,不灭东虏,死不旋踵。” 太上命其立赴辽东,以‘尚无后,恐不孝’,求延三月之期。 太上允,赐婚。” “荒谬!” 永隆帝看罢,勃然而怒,气的一甩手将奏折摔到地上,众内监无不悚惧屏息。 昨日忽闻沉默十余年的太上皇终于有了动作,且事涉辽东军务,永隆帝顿时被唬了一跳! 这些年他是怎么过的?内忧外患,简直是刀尖上跳舞! 足下万丈深渊,他瑀瑀独行于独木桥上,一旦失足,万劫不复! 岂能不昼警夕惕,不敢丝毫轻忽懈怠? 此事过于突然,此前毫无征兆,不可不慎重对待。 永隆帝急召锦衣府指挥使赵文海问询,结果一问三不知,完全不知情由。 不禁大为恼怒,劈头盖脸臭骂一顿,命他立刻查清前因后果。 赵文海年近五旬,乃是永隆帝潜邸旧人,深得信任。 为此事而受詈骂,甚至有失去宠信之危,他大感冤枉。 太上皇观戏听曲儿也非一日两日的了,锦衣亲军对进出太安宫的人无不详加调查。 昨天去了十来个戏班,人虽不少,也没什么可疑的。 那个柳二郎的确是戏园东家,还会写会唱,平时也无不轨之举。 谁知竟出了这样的纰漏! 皇命在身,不敢懈怠,赵文海忙调集精干人手四散侦查,而调查结果事无巨细都写在奏折中。 至于是不是真的,因时间匆忙不及反复求证,他并不能百分百保证。 永隆帝一眼看过,却立马判定这些情况应当属实,行事的确是勋贵风格。 可越是属实,越令他恼怒! 搞出这么大动静,一时间朝堂风云变幻,山雨欲来,令他辗转反侧,忧心难眠。 孰料起因竟只是柳家人为夺侄子家产!且早就夺过一次,逼得侄子串戏为生! 这就是堂堂开国四王八公勋贵之家! 竟连祖宗托梦这等荒诞无稽的说辞都能搬出来,甚至胆大妄为到连太上皇都敢利用! 他们还有一丝一毫忠孝之心吗! 生气之余,永隆帝也稍稍放心,这说明并非太上皇蓄谋已久、刻意发动. 最多只是借此事试探,于他而言,威胁尚在可控范围。 沉思过后,他问道:“柳芳有没有参与夺产?” 赵文海知道柳芳已经投靠今上,正谋求重用,不知其前程好赖,也不敢乱说话,如实说道:“回禀陛下,他应当知晓,但并未参与,只说让两位叔父做主。“ “哼!”永隆帝冷哼,目光阴沉,嘲讽道:“他这个做族长的倒是推得干净!若是败了,不损他分毫,若是成了,少不了他的好处!立于不败之地嘛!” 赵文海跪在地上,垂首不答。 “起来吧。” “谢陛下!” 永隆帝想了想,吩咐道:“这些人太闲了,收拾一下。” 收拾一下?赵文海有些拿捏不定轻重,忙抬了头轻声问道:“陛下,要死要活?” 永隆帝瞪他:“收拾一下,听不懂?” “懂了!”也不管真懂假懂,赵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