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与半个偶像的见面 (第2/3页)
就跟大强子和莱德老板的儿子说,大家都退让一步,加一个代理进来。 原来只有一家代理的市场,现在有两家代理,双方就开始打仗,莱德老板的儿子20岁和大强子差不多大,很嚣张地说,要把晶东耗死。 双方就开始打价格战,打到了什么程度,当时进口雅马哈刻录机进货成本价都要2700,如果大强子卖2700一台,对方马上就标出2650元的价格,就这样一直降,最后一直压到了1700元一台,一台整整亏了1000元,赔本倒贴也卖。 这样亏下去,大强子也扛不住啊,他找了几个要好的供销商去莱德老板那里买,大强子再卖出去,一台机器亏50元。 不仅是雅马哈,还有其他品牌的产品,全线开打,谁出局谁的市场就丢了。 大强子虽然也亏,但是价格战打得很有策略,亏得比对方少,大强子亏了小一百万,而对方则至少亏了上千万,2001年的钱比现在值钱多了,对方损失之大,可想而知。 对方元气大伤,过了没多久,就撤走了。 这件事情结束后,大强子一直在考虑一个问题,这种批发模式,代理的货源依赖厂商,厂商如果不给你货,代理就会立马失去优势,客户不是你的,他们是中关村各个柜台的,接触不到终端客户,就没有价值。 从这一点来看,大强子的眼光是超前的,要接触到终端用户才有价值。 2001年,大强子决定转型,由批发转向零售。 当时联强国际是全球第一大的专业通路商,对大强子他们这种小公司来说,是牛到天上的公司。 但大强子跟员工说:虽然联强现在很牛,但将来没有什么前途,代理早晚会被砍掉,因为创造不了价值,比不上國美、苏灵这种接触到第一线客户的企业。 当时,晶东的员工都看不懂大强子要干什么,有反对的,有觉得不可思议的。 大强子就跟员工们说:往上游走,我们没钱没实力,那就往下走,做终端客户,我们有终端客户,就不怕厂商不给货,雅马哈不给货,我们可以卖别的,我手里有客户,而且是终端消费者。 大强子转型从批发做零售,为晶东后期做线上商城奠定了基础。 吴楚之的嘴角翘了起来,大强子是往下游走,但他决定往上游走。 未来,华国多得是下游,缺得却是上游。 掌握真正核心科技的上游。 吴楚之不喜欢被人卡脖子,他喜欢卡别人脖子。 在华国,商业模式的创新,有得是人做,不差他一个。 何况有些商业模式的创新,完全是丧尽天良。 比如所谓的社交电商。 这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理性消费,而是被社交和低价引诱的临时起意的购买行为。 想必在网上血拼的人,对这种非理性消费都有切身体会: 头脑一热,要了,手指一点,买了,收到东西,坏了……买了一堆没用的东西,当时觉得很过瘾占了便宜,但等东西到手,又会追悔莫及。 有些平台就是利用了消费者贪图便宜、懒得维权的心理,创造了这种商业模式。 要振兴实体经济,还华国消费者以尊严,科技创新这样的“苦活累活”,总得有人干吧。 不能仅靠贩卖假冒伪劣和违法侵权的拼团平台,来给那些残次劣质产品“去库存”,更不要指望靠这样虚假繁荣的商业模式创新,来振兴国家的实体经济。 看着窗户外面的世界,他笑了笑,现在晶东网络商城已经问世了,大强子也快到了最缺钱的时候了。 没准儿可以捡个漏。 我不做下游,但有人可以帮我做。 要做上游,就必须要有自己的产品。 可是做什么呢? 吴楚之抠了抠眉头,转过椅子来,将目光投向了一个主板的盒子上。 兴天下。 老朋友了。 前世自己就谋夺过了一次。 接受平行时空点拨后的他,再次审视这个问题时,有了新的看法。 2001之所以被人诟病,是因为在初期他的手段其实不是太光彩,有着涉政的嫌疑。 那么三生三世后的今天,自己是否能够正大光明的去击败伍陆军呢? 兴天下的板卡业务以及那批熟练的产业工人,都是吴楚之现在非常眼馋的。 毕竟,没有比并购来得更快的扩张方式了,特别是牌照、授权协议横行的IT领域。 而且,要完成万物互联,有些东西是绕不过去的。 终端上面,如果差了作为生产力工具的电脑端,想打通多平台的壁垒,无疑是痴人做梦。 但是,如果涉及电脑端,那就只能向柳神发起再一次的挑战? 一个红海市场的新进入者,如果不能将这个行业的霸主斩落马下,其进入的行为本身便是一种赔本赚吆喝的脑残举动。 要么成为新的霸主,要么被这个市场原有的所有玩家一起排斥出局。 那么,只有战了。 正面击溃商道教父,从而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商道? 吴楚之自己也笑了起来。 有点天方夜谭。 何德何能啊! 忽地他双拳一砸桌子,桌上的杯子也跳了跳。 特喵的! 有何不可? 国内作战不行,那就拉到国外去打,来个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他个天翻地覆。 吴楚之在办公室里踱着步子,思索着路径。 其实,不是不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