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91章 黄亭涧杀降成名 洛阳城引狼入室 (第1/2页)
问鼎天下,必先据洛阳。 现在洛阳附近主要有三大势力,几乎无日不战。 一是李密,二是隋朝越王杨侗,三是杨广派来剿匪的王世充。 杨侗是地主,李密要造反,而王世充名义上是杨侗的支持和守护者,但情势的发展,却让他发展成独立的势力,再不可被压制。 王世充是杨广的心腹爱将,杨广认为他既忠诚,又有用。 当时中原告急,洛阳危在旦夕,杨广举目一看,偌大一个帝国,整个南方,还能拿得出手的将领,只有王世充了。 于是,机会降临到王世充头上。 当然,在此之前,他等待这个机会,已经蛰伏了很多年。 王世充确实是个人才。 他本来是个胡人,但自魏晋以来,胡汉合一,他的出身并没有受到歧视,相反,自他爷爷早死之后,他奶奶攀上了一门王氏婚姻的高枝,于是他父亲和他自然就改姓王氏。 王氏是当时的显族大姓,这是一个天大的机缘。 很显然,在讲究出身和名望的现实世界,王世充靠着王氏家门的影响力,打开了进入隋朝政界的大门。 但他自身也具备足够的实力。 王世充颇涉经史,并且特别喜欢兵法,他最大的优势在于他还是一个法律专才。 更重要的是,他可能天生就是吃这碗饭的,除了精研法律条规之外,他还是一个天才的演说家和陈词者。 这让他赢得了全国性的声誉。 面对那些和他辩论的人,王世充总是降维打击,当他进入状态时,妙语如珠,口沫横飞,别人虽然知道他讲得有些是歪理,却找不到可以驳斥他的方法。 如果这样发展下去,他也许可以成为隋朝第一大状。 但王世充有更远大的追求,当他看到隋末局势动荡,人心思动时,便开始早做谋划。 他有优势。 他假公济私,对于入狱的盗贼,枉法树立私恩,替他们开脱,让他们无罪释放,并且开始暗中结识各地豪雄,在他周围也聚集了一批亡命之徒。 这让他在黑白二道都形成了一个自己的圈子。 但他本来只是个文吏,要想真正领兵打仗,执一方之牛耳,还需要莫大的机缘。 王世充做了一个二级跳,先给自己争取到了讨好杨广的机会。 他当时任江都郡丞,杨广也长驻江都,近水楼台先得月,王世充全力发挥他的另一项本事。 那就是他非常善于揣摩杨广的喜好和意图。 于是,他刻意卖弄,曲意奉迎,每次奏事,都精心准备,他所讲的话都切中杨广内心深处的想法。 这让杨广对他印象深刻,但这当然还不够。 于是,王世充准备来点实际的。 他同时兼职了江都宫监,他挖空心思,装饰亭台楼阁,搜罗天下珍奇,贡献给杨广。 这满足了杨广好大喜功,务精务奢的心态,杨广在心里认定王世充,这是一个可以办事的人。 如果在安稳的世道,王世充充其量只不过是个阴谋家而已。 但王世充的努力没有白费,他很快等来了领兵的机会。 事情起源于杨玄感之乱,普天之下,南北大地,纷纷揭竿而起。 江南刘元进也趁乱攻城掠地,杨广虽然派了二个大将围剿他,但他们看到江南乱势已成,知道不是短时间可以肃清,于是,他们准备采取稳扎稳打的战术。 这惹怒了杨广。 他在江都做过十多年藩王,江南被他认为是自己的大本营,他要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再加上御史们见风使舵,上奏说这二个将军,一个怯懦无能,一个战败无用。 这让杨广有了口实,他本来就觉得小小盗贼,隋朝的正规军一临,对手自然是土崩瓦解,手到擒来,但江南的战事,迟迟没有结果,杨广怀疑是将军们养寇自重。 于是,他大手一挥,二个将军,一个被问斩,一个被召回京城,在回京的路上,剩下的一个也忧愤恐惧,竟然一命呜呼了。 这给了王世充机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