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孙伏伽 (第2/2页)
韦悰大口吃茶,随即放下茶碗:“日后敦化坊的后生,要寻生计,韦曲可助一臂之力。” 起来,韦杜并称,韦曲、杜曲也毗邻着呢。 范铮却不敢将韦悰的话当真,韦思言一怒之下驱逐敦化坊、立政坊、广德坊力工的教训,还历历在目呢。 求人不如求己。 范铮在敦化坊搞的产业,真正的目的不是为了赚钱,是消化劳动力,让敦化坊不再受制于人罢了。 至于挣钱,恐怕杜笙霞的路子都足够范家衣食无忧了。 杜笙霞出动一趟品酒,至少二十贯起,还得是阎婉牵线。 好吧,能喝了不起。 “不知道下官在哪方面能为上官分忧?”范铮品了口茶。 不知道韦悰是哪里学来的花活,茶里加了菊花、莲花,味道有点奇怪。 孙伏伽面现羞赧:“惭愧,本官身为民部侍郎,度支司与金部司、仓部司的账目对不上,本官手上无人可查。” 民部四司。 民部司相当于总管民部政令,定各地税赋、户籍、永业田、口分田、职田、庶仆等色役事务;
度支司相当于总会计,掌管税赋,计量出入,调拨供军用等; 金部司管度量衡,并保管国库钱财,类似出纳; 仓部司收受租税,管粮食,并分发京官的禄米。 总而言之,账账不符、账实不符,偏偏孙伏伽擅长的是司法,一时拿这状况也没办法。 谁知道,是不是他当大理少卿时,太过刚正,得罪了人呢? 听察院范铮,算盘上一手好活,只能病急乱投医,跑来借调了。 御史大夫对等民部尚书,治书侍御史对等民部侍郎,他只宜找韦悰商议借调的事。 好在韦悰当年与孙伏伽多少有点交情,也不会驳了这颜面。 范铮看了一眼韦悰,确认了他的态度,当即回应:“这个倒是能办到,不过得走流程,没有关牒,下官不能擅动。” 牒,牒书,指公文。 关是平行公文的一种,全称是关通,沟通、通报的意思;刺是刺举,检举的意思;移就是移交。 孙伏伽微微惊讶,这个的监察御史,对于官场的勾当,并不是一无所知啊! “关牒本官已经带来了,你查验一下,给韦兄记录。” 唐朝初年的公文比较简洁、直白,范铮一眼就看完了。 “孤掌难鸣,下官需要带监察史刘谙、华鸣为助手,且还需要带一学生入民部。” 左右骁卫那里,连孙九他们都过不了。 孙伏伽顿了一下:“门籍之事,本官来办,你只需报上来饶姓名、年龄、籍贯、相貌即可。” 听到九岁的消息,孙伏伽足足愣了半盏茶工夫。 哪怕是甘罗,也十二岁才出头吧,这是不是太早了些?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孙伏伽还是迅速跑各衙办理了门籍。 童子入门籍,虽有点不太对,想来也没什么危害,有司也就痛痛快快地办理了。 有人可以不顾后果招惹孙伏伽,有人想交好这位大唐司法界闪耀的星星,各取所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