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长安小坊正_第二百零三章 不枉不滥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零三章 不枉不滥 (第2/2页)

看兄长就可以退下、顿顿去吃驴rou了,偏偏兄长的身子摇摇晃晃,看着危如累卵,就是不倒下!

    他不倒下,倒下的人就是本王!

    -----------------

    没滋没味的朝会散了,各回本衙,范铮随唐临去了一趟台狱。

    台狱里的犯官十余人,经过唐临的审讯、判决,居然连判秋决的那个都心悦诚服地认罪,这才是真本事。

    按犯官的法:“罪过属实,侍御史断罪,不枉不滥,有什么可的呢?”

    “学会了?”唐临似笑非笑地看了眼范铮。

    这个后辈同僚啊,虽然会一手酷刑,却未滥用,今日在东宫更强拒太子定量的意图。

    毛病还是有一点的,好在大节无亏,可以好好栽培一下,过两年来接手嘛。

    范铮心悦诚服:“唐公断案,大公无私,明察秋毫,居心持正,范铮佩服!”

    佩服归佩服,学会变学废。

    要范铮不滥用刑可以,如唐临这般几乎不用刑,真没那个实力。

    学识什么的不,阅历这一块,范铮是没法跟唐临相提并论的。

    不知道该不该范铮年轻气盛,反正他砍萧灞毗脑壳的时候,根本就没考虑滥不滥杀的问题。

    而这一点,恰恰是唐临所担心的。

    负责司法的是人,当然不可能没有倾向,偏偏御史台的人需要将自己的倾向压制到最的程度,以免影响了公正。

    唐临笑道:“老夫着手,将这些录入《冥报记》,以告诫后人。”

    范铮只能表示钦佩。

    《冥报记》着手时间很久,真正成书是唐高宗永徽年间,后在中国亡佚已久,1959版人文出版社刊印的《冥报记》,还存在争议。

    唐临的亲兄长唐皎,任吏部侍郎,几番告诉唐临,可以右迁了,奈何唐临没找到合适的人接手台院,一直蹉跎至今。

    带范铮两年,唐临便可以放心离去了。

    御史台三院,台院是真正管理院中杂事的机构,是御史大夫与监察御史的直接助手,“端公”的雅称就明霖位。

    入公房,烹茶汤,一股淡雅的江米香味扑鼻而来。

    范铮确定,唐临刚才加的料,就不是江米,是糜子啊!

    清朗的笑声自门外而入,两肩上耸像鸱、面有红光的马周踏了进来。

    这个形容,是中书侍郎岑文本的,一语双关,有指马周升迁太快的意思,也指马周有恙。

    “唐公此茶,是加了极南茫部的江米香吧?”

    马周抽了抽鼻翼。

    别看马周前半生穷困潦倒的,可好东西是真没少蹭,毕竟他虽狷狂,文采是真有的。

    江米香不容易明白,换个词就好了,糯米香。

    这东西后来扩散栽培了,但此时只有茫部林边有它的存在。

    茫部……

    范铮终于想到了,可不就是“爸爸一个家,mama一个家”的西双版纳么?

    这东西到长安,委实不易,从茫部到濮子部、昆弥国,才能入剑南道,豆腐都盘成rou价钱了。

    “马周重回御史台,可是颇怀念唐公风采!”

    这话不虚,马周可是监察御史起步,干过侍御史,才迁的中书舍人,这是为升迁治书侍御史安排的台阶,虽快,却极稳当,可见皇帝对他的回护。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