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二章 封禅诏 (第2/2页)
、庇护良善,而以‘仁义’之名,轻释恶人,良善何辜?” “譬如恶人甲,殴伤良善乙,依律流三千里。然后,因为要‘仁义’的名声,改徒一年,出去之后甲继续残害乙。” “请问,这时候的‘仁’,对乙来,真的仁吗?” “换而言之,律法,它庇护的,是恶人甲,还是良善乙?” 魏征摇头:“这是法家之言了。治理下,需靠儒家,以仁政为本。” “对乙而言,律令能为他惩治甲,就已经是仁了。” 范铮轻笑:“再然后,乙因不堪欺辱,刺死甲,被判绞。请问,仁不仁?” 杀人偿命,是基本的原则,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卫无忌的。 律法,不能轻改; 罪人,不能轻赦。 当然,那些罪过,不在范铮的讨论范围。 李世民饶有兴趣地看着范铮争辩。 魏征的职司广,范铮的见识有限,全面挑刺当然是不可能的,从本行入手,就挑法网一点,还是很明智的。 本来范铮的举例,就很有代表性,连魏征都不能否认其合理性。
前面还可以强行用“仁”来争辩,可范铮一反转到乙刺死甲,“仁”就成了一块四面漏风的犊鼻裈。 对甲仁,则对乙不仁。 “有一句话下官是万分赞同的,不枉不纵。不枉即是仁,刻意施加‘仁’,反倒是对其他人不仁,成为纵容。” 李世民看着魏征不太好看的脸色,大笑道:“好了,不过是理念不合,慢慢磋磨就是。且泛舟积翠池,君臣斗诗如何?郑国公,可许久未作诗了!” 积翠池是宫池,次于凝碧池,风景却甚好,池边郁郁葱葱,故后人取别名积草池。 难得看到魏征吃瘪,李世民连被阻止封禅的怒气都消了,觉得满心欢喜。 “阿翁,又要去吃酒!” 李欣从一旁走了出来。 李世民笑着抚摸李欣后背:“阿翁要请郑国公饮酒、作诗,你也一起去吧。伱阿娘与阿弟呢?” 李欣撇嘴:“阿娘要看看食邑中的百姓过得如何,带阿弟去了,欣儿只能找耶耶玩耍了。” 范铮暗赞一声,好厉害的魏王妃。 这一手,下无人能指摘。 舟行池上,平稳之极。 食,自然是极精的。 饮,是洛阳的荻粱酒。 酒过三巡,李世民击节作诗。 《尚书》:“……恣情昏主多,克己明君鲜。灭身资累恶,成名由积善。” 听听,这自恋的。 魏征《赋西汉》:“受降临轵道,争长趣鸿门。驱传渭桥上,观兵细柳屯。夜宴经柏谷,朝游出杜原。终藉叔孙礼,方知皇帝尊。” 得很好听,可意思就一个,皇帝该向汉高祖、文帝、景帝、武帝学习,不能太逾越规矩了啊! 范铮若无其事地饮酒,李世民叫道:“华容开国县男,朕知道,你能作诗,莫藏拙!否则朕治你罪!” 得,跟酒蒙子你也别讲道理。 “臣且赋一首《出塞》:忽闻上将,关塞重横校始返楼兰国,还向朔方城。黄金装战马,白羽集神兵。星月开阵,山川列地营。晚风吹画角,春色耀飞旌。宁知班定远,犹是一书生。” 【唐·陈子昂《和陆明府赠将军重出塞》】。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