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章 停封禅诏 (第2/2页)
夫,就该千刀万剐! 哎,要是大权在握多好,斩尽这些匹夫,世界就清静了。 ----------------- 御史台内,所有人看范铮的目光都满带羡慕。 诏书比范铮晚出,范铮能肯定地判断出陛下的心思,定然是额外的圣眷啊! 李乾佑倒是更关注另外一件事:“从贞观九年起,正式施用的乡,废除了?” 加乡这一级,其实大臣们并无意见,只是地方运转时总感觉格格不入。 但是,利弊如何,三年才能分,又碍于这是当今的得意之作,迟迟无人直言,导致三年又三年。 按正常规律,这种虽不便利、却无大害的敝政,通常是下一位子来修改,想不到在现在就革除了。 范铮轻描淡写地回应:“哦,就是在协助东推的时候,下官在陛下面前提了一嘴。事实证明,陛下还是肯纳谏的。” 前提,是不要涉及他的子女,以及态度莫激烈。 如果都是和风细雨地劝谏,摆事实、讲道理,皇帝不是太昏庸的话,多半是能接纳。
如果都是张玄素、于志宁这样,态度激烈、一言不合就咆哮着骂昏君,甚至是骂亡国之君,你觉得有几成纳谏的可能? 范铮都隐约怀疑,李世民给东宫配的属官,是否都为李泰一系的。 唐临举茶碗:“诸位同僚,唐某于御史台多年,承蒙诸位见容。此次暂别,日后当把酒言欢。” 范铮讶然:“这是要右迁了呀?” 唐临抚须而笑:“门下省做事而已,不值一提。” “黄门侍郎,位于中枢,就是与本官也能分庭抗礼了。”李乾佑抚掌大笑。 正四品上黄门侍郎,不可纯粹以品秩权衡。 除了为侍中佐贰,黄门侍郎几乎可以参议任何政事。 黄门侍郎,祭祀要陪皇帝身边,皇帝洗手递汗巾,皇帝擦手之后,汗巾收入篚中,改递祭祀专用酒爵。 这是子近臣呀! 然而,范铮是看不透,唐临为何直上黄门侍郎的。 现任的二位黄门侍郎,刘洎、韦挺都是李泰一党,这让李世民感到了不安。 所以,必须换! 刘洎的才华不错,留。 韦挺的资历不错,右迁太常卿,管管陵墓啊、吹吹打打啊、太医玄乎的理念啊,还是挺好的嘛! 论品秩,太常卿是正三品,在九卿里都是唯一的,还不满意么? 范铮倒是没指望自己成为侍御史之首,毕竟资历委实不足,不能揠苗助长,可也没想到是柳范接了唐临的位置。 御史台的好处,就是升迁不太注重论资排辈。 幸好,范铮到了台院,也没有回察院使嘴脸,也就额外推了李义府一把,让他坐到了次席。 范铮得夸一夸自己,没有狗眼看韧的毛病,没得罪柳范。 不然,以后的日子,有得难受。 然后,李猫这厮,顺势变成了察院首席,真是造化弄人。 李义府见到范铮,那习惯假笑的面容,终于露出真挚的笑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