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凡门槛低者皆有隐性高门槛 (第2/2页)
市场砍价,那是人家的长项,在人家的长项里撕扯,我自问不是个儿,快刀乱麻才是正理。 况且啥叫捡漏?不能翻个几十上百倍的价,那叫捡漏么? 若是成功,这千五算个啥?若不成功,那么就像这位网友说的,三十以上都嫌贵。这就是赌运,这就是风险。” 听了徐立的这个说法,直播间的看客们倒是不骂他蠢了,而改为对这次捡漏的不看好。 基本还是赌咒发誓那一套:“这要能卖上高价,我小弟弟插电扇。” “我认为都不是真银元,根本就是几块钱的破铜烂铁。” “别侮辱铜铁,指不定是啥锡铅糅杂。”…… 徐立回到了盛世古玩。 “掌柜的,我想鉴宝。” 玩手机的大叔站起来了,看了眼徐立手上的银元,道:“刚从古玩街淘的?” “对。” “银元不是我的专长,请鉴定师,无论真假,保底出场费是死的。” 徐立回:“保底不算啥,提成最好先说清楚了。” 话说的这么满,大叔笑了笑,应句没问题,便打电话招鉴定师。 直播间又被激起一波哔哔,人数居然过了百。
这明显是好事者呼朋唤友,一起看徐立如何被打脸。 恨人有,笑人无,看热闹不嫌事大,人类那点劣根性,徐立懂。 喝了一杯茶的功夫,鉴定师就到了。 须发花白,面容清癯的老者,一看穿扮气质,就像个有学问的学究。不管鉴定能力怎么样,至少这卖相,确实过关。 大叔给老者搭台,介绍,江城古玩协会的副会长,江城博物馆的前任馆长,古玩界有名的鉴赏家,邓玉恩。 直播间有好事者上网一搜,嚯!各种头衔一长串,貌似是大咖。 邓玉恩反过来也客套的吹捧了大叔几句,也是圈里的高玩儿,鉴赏、收藏、售卖,人脉广,著名拍行的经理也能呼之即来,叫孟景云。 “喔!民国三年袁世凯像,背面一元签字,铸打锐利,细节精美,人像立体,底板细腻,均匀原味包浆,这是一枚真币,去年哈布斯堡国际成功拍卖过一枚,42万美刀落锤,50.4万成交!” 邓玉恩的一番分析之后,直播间这回是真炸了。 “有木有搞错?这一枚就三百多万软妹币?” “原来小丑竟是我自己。” “混吃混喝的那位呢?你终于有口福了。” “我滴个昊天上帝,这是神马人品?怕是一生的运气都耗尽了吧!?” “耗尽一生运气也值呀,这可是现金。那些号称身家几千万的,都未必能拿出这么多现金!” 盛世古玩店,孟景云脸现惊讶,心说:“邪门儿啊!这古玩街开起来到现在十几年了,都可还没上演过这一出呢!” 的确,扫街捡漏几百万,至少在这江城古玩街,真就是个段子。 毕竟这里不比京师、金陵那些老字号,这条古玩街开起来的时候,已经过了民风淳朴,三个不值两个的、就能从民间将老物件收上来的好时段。 相反,随着鉴宝节目在电视各频道的火热,农民式jianian滑的大爷大妈们恨不得将有点年月的尿盆儿啥的,都卖个几十几百万。 那可想而知,下乡收货这种事,变得有多不靠谱。这也是造假越来越多的原因之一。到后来更是成了体系,什么粪坑做旧等等。 结果今时今日竟出了这么个真故事。 孟景云意识到,今天这事,得大办! 市场热了,钱就来了。 这可不光是他赚钱,同行们也得领他的情不是? 于是他的笑容真切殷勤了不少,问徐立:“先生,还直播着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