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盛夏:天阶夜色凉如水 (第2/2页)
遥相望,川无梁,北风受节雁南翔,崇兰委质时菊芳。 鸣环曳履出长廊,为君秋夜捣衣裳。 纤罗对凤凰,丹绮双鸳鸯。调砧乱杵思自伤。 思自伤,征夫万里戍他乡。鹤关音信断,龙门道路长。 所在天一方,寒衣徒自香。” 李世默伴随着她一擘一抹轻轻敲击紫檀桌案,一边低声吟诵这首王勃的《秋夜长》。冷月高悬,思君不归,声声如怨如慕,倒是很适合盛夏将尽,秋意渐染的长夜。 很熟悉的音,六年前他曾经在柔淑宫外桃花林听过。那是他第一次遇见她。 “长相思?” 母亲遗物,若昭正色,古琴置于膝上端坐。 “是。” 李世默知道,她一开始学会弹琴,也不过是与父皇达成同盟的一种手段罢了。换句话说,她弹得一手好琴,能最大程度唤起父皇对陈太后,对如今华阴陈氏的敌意,而减轻对她的警惕与制约。 至少现在,父皇只怕从未知道,他这个meimei,早已经在夺嫡大战中搅弄风云多年。 李世默强咽下心头涩意,道:“之前只听你说过,从来没听你弹过。今日是专门给我听听的?” “当然。”若昭抚过七弦,“还想听什么?”
“你最喜欢的吧?琴叫长相思,那你最拿手的曲子,应该是《长相思》?” “还真不是,”若昭看着这张琴笑得无奈,“实不相瞒,学了琴才知道,琴者寄情达意,并非简简单单手段二字可以概括。” 只要不聊他们两个人之间的问题,对话通常都比较愉快。李世默顺着问她,“那你喜欢……” “《潇湘水云》。” 若昭答,也弹。起音忽疾,转而徐徐。云水奔腾,又如丝丝流云飘散。神思随云,随风,汇聚,又被雨打风吹去。每一声颤音,听得人心尖儿随之一颤。 传说这首曲子的创作者,在国破家亡身世沉浮之际,孤身流落至潇、湘二水交汇合流处。远望九嶷山云海茫茫,如自己半生飘零无处可依,忽有山河不复,黍离之悲。 李世默闭上眼。 国破家亡,黍离之悲啊。人生若走到此等绝境,又该怎么办呢? 再向前想一步,自己尚有保命之策。还有更多身世无所依傍之人,他们又该如何? 曲子不短,足有半柱香的功夫。一曲终了,若昭回眸望他,似是闭上了眼。安宁的神情,如玉雕琢一般把时间凝固。 这是…… 睡着了? 忽地又觉得庆幸,她低眉,信手续续展开。更凄切更缠绵更深远更沉重的哀音,在凉如水的夜色里安静流淌。 其实,这首曲子才是她为他生日准备的——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小时候练这首曲子,总觉得是不得不去做的任务。弹得久了,她终于发现,若论相思,原来真的没有比这首更合适的了。 长相思,在长安。长相思,催心肝。 相思催人老,相思催心肝。明知不可能却又近在咫尺,日复一日,催得肝胆俱损,伊人憔悴。 不过李若昭不知道的是,在她身侧,李世默并没有睡着。眼角渗出了泪,泪里映着月光。 不过李世默不知道的是,这是在他不到四十岁的人生里,第一次,完整地听她弹下一首曲子, 也是最后一次。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