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龙门:昭雪(四) (第2/2页)
文馆吧。至于案卷,朕叫杨端肃差几个人抄一份给你送过去。” 崇文馆,那是皇子读书授业的地方,也是李世默在十八岁之前,一段记忆的组成部分。从安和元年四月父皇入主宣政殿,到隆平六年独立开府,他在崇文馆一个最不起眼的角落里,一晃便是六七年。 那里据说也是若昭的记忆,生来残疾无法与皇子共处一室读书,只有义宁公主李若昕,抱着几岁的她,风风火火冲进崇文馆。 不过这都是次要的,来崇文馆的路上,李世默一直在盘算李世训究竟打的是何算盘。被关在崇文馆,最大的弊端是见不到若昭。也就是说,他冒险迈的这一步,若昭无法及时应对,更不知今日廷议发生了什么。 但李世训应该是不知道若昭与他的关系。 那就是纯粹为了防止他与冯征在朝议前见面。 可是冯征又有什么问题呢? 除了他不知道冯征为何要上赶着伪造一封置旧主于死地的信。 薛琀说是怀才不遇而忌恨。 是真的么? 他还没来得及多问张怀恩便杀将而至,此后再也不得空与薛琀说一句话。 思绪一再向天际蔓延,脚步也不由得放缓,在他前前后后的四个神策军侍卫不敢催他,也随着李世默的步伐走走停停。
“三哥!” 迎面一声清脆,一位刚及他肩膀的少年迈着轻快地步伐映入眼帘。容色生得极为优雅尊贵,肤白如雪而口如含朱。这般容貌原本该是极为阴柔秀美的,而眉眼之间又有远不同于深宫皇子的勃勃英气。 李世默稍一定睛。 “世谚?” 李世谚,是重华宫中萧贵妃的独子,生于隆平元年二月,今年满十二岁,正是在崇文馆读书的年纪。大概是被母亲保护得极好,除了必不可少的宫宴上,平日里并不多见。 李世默看着自己这位十一弟,随即替自己府上下不了地的若昭心生艳羡。同样是早产儿,从未见过李世谚有何病弱之症,尤其是刚刚跃过来的步伐,足见身体底子过得去。 他心里涌起淡淡的酸涩,毕竟是有母亲的人。 李世谚浅浅一拜,“三哥不是早就出去了?为何来此处……” 并不想把这个十二岁的孩子牵扯进来,李世默也报之以浅浅一笑,“过来看看。” 十二岁的少年,却早已无刨根究底的好奇心,他目光极快地扫过三哥周围跟着的四个侍卫,又迅速垂眸。 “那三哥先忙,弟弟告退了。” 步过前厅诸位皇子读书的地方,廊间幔帐遮挡十一月的簌簌寒风。却又在猎猎作响声中,昭示着风的无处不在。 反正周围也没别的人,李世默停在廊下。风自四面八方而来,裹挟着如刀的凛冽,一刀刀,吹得他脸有些干裂。成片成片如波涛般的纱帐更似广袖寒衣,乘风起舞,飘飘然羽化登仙,却又高处不胜寒。 风好大。 从北方吹来的风,有塞外大漠黄沙的气息。 这桩起于甘凉的案子,大方向应该是没问题的。证据的错误,薛琀的口供,以及诸如陈家、卫家、神策军等等不得不绞杀薛氏的理由,构成一个完美的逻辑链。 但细节上…… 比如今日廷议,不太对劲的地方太多了。太子从一开始就在紫宸殿,薛琀大放厥词完全不担心陛下会一刀结果了他,张怀恩大张旗鼓把他押解至圣驾之前却又轻轻放下,王朝贵就像路过看戏听个声响似的在陛下面前打了个转,而李世训,则是突然杀将而至说了一番不阴不阳的话。 以及,还有—— 陈太后。 他突然想起这位身处深宫,却又无处不在的女人。 作为陈家地位最高的陈太后,定然已经知道了他要重审薛家案,又是为何,不出面阻拦他?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