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平阳:君臣相敬(上) (第2/2页)
脚腕上的镣铐更似水袖翩翩,仿佛下一刻便能扬袖起舞。 意识到对面有人,卫茂良也微微抬眼打量他。 宣王殿下。 第一反应是漂亮,清雅的容貌配上自小书香熏染的气质,山涧清泉一般的脱俗而独立,好像与周遭阴沉格格不入。 但又确乎和谐无比地站在他面前。卫茂良细细端详,面前清风白云气质不改,但细察之下更见隐忍与沉稳。 应该不比名满京城的萧二公子差,名声不足大概纯粹是为人低调少出门的原因。 经此一役,从去岁宣政殿折戟到如今借助两军为乱的救驾之功东山再起,面前的宣王殿下,只怕是其中最得利的人。 这应该就是他一直思考的,除神策军与自己之外的,第三支势力。 面前这位殿下,能在禁闭之中挑动双方大打出手,还能在萧府门前发动一场刺杀。确实不容小觑。 在卫茂良还在打量时,李世默率先撩开衣摆,丝毫没有皇子王孙的娇贵气,捡了个地便跪坐安稳。 “卫将军。” 他笑得诚恳而真挚。 “世默敬重卫将军的为人处世已久,今日终得一见,倍感荣幸。” “确实早该见了,宣王殿下。两年前,如果运气好的话。”
说的是李世默第一次代天巡牧前往河南都畿两道赈灾一事。当时李世默在明直奔河南,萧岚在暗前往河东,便是拜托卫茂良出兵震慑河朔三镇。事成之后,两人为避嫌,各自心领神会又默契十足地没有见面。 那时他们便早有交集,只是从未见面罢了。 “当年的事,世默于情于理,合该当面感谢卫将军。迟了两年,希望不算太晚。” 这么说起来确实是有些恩将仇报的意思。卫茂良冒着朝中非议的风险暗中出兵襄助于他,两年后李世默反手设计就将他送入大牢。 朝堂嘛,本就是利益交锋之处,都很正常。已经过了冲冠一怒的年纪,卫茂良自嘲地笑笑。 “两年前,殿下孤身赴河南,是为黄河沿岸数百万灾民。为天下大义,出兵襄助殿下是应该。今时今日,一场宫乱之后,殿下与罪臣易位。不管是何等原因吧,先恭喜殿下。” 不明说不代表不介意。李世默也非黄口小儿,这些话还是能听明白的。他双手安静置于膝上,微微前倾,显得极为诚恳。 “实不相瞒,世默确实是利用了卫将军的一腔热血,既是清剿神策军中内侍,也是为了给自己重回朝堂铺路。这一局,卫将军猜的是对的,一切确实是世默暗中cao纵所为,与他人无关。卫将军如有责难,世默绝不推诿。 “事情确实起于去年十一月的宣政殿,卫将军也听说了。名义上是翻案,有心人解读是党争,再深究一步,亦是内侍干涉朝政,神策军一家独大的结果。出此下策,也是为了解内侍为患我朝百余年的局。 “手段确实不光彩,但在绝对兵力面前,一切文字言语上的努力皆徒劳无功,只有以武制武,以战止战。以卫将军的能力,未必不知道是有心人利用。但卫将军还是选择了出兵,不也是因为内侍在神策军中已成我朝大忌么?内侍擅行废立祸乱国政,而祸国者必殃民,为了朝局稳定天下安宁,总要有人迈出这一步。” 絮絮叨叨一大堆,李世默最后向着卫茂良缓缓道: “虽千万人吾往矣。这也是世默为何先说敬重,再说感谢的原因。世默对卫将军,敬意始终多于谢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