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离歌:临行 (第2/2页)
曲折的山路上,却隔得远远的,两侧青山染上些许枯黄,沉默夹道相送,一如一路无话的两人。 最后送到山门口,李世默终于没忍住开口。 “北方天寒,这些日注意保暖。” 若昭微怔,仔细琢磨了寒暖二字才反应过来他想说什么,拽紧了车帘没敢动。 似乎李世默也察觉到她的尴尬,忙补充一句: “前路多艰,注意安全。” 李世默扛不住的时候,有时会安慰自己:无论赢或者不赢,这一场混战之后,西突、天师道、北燕三方必然疲敝,就算是最坏的结果,他们也不亏。 重要的是,人得回来。 终于敢撩开车窗帘,一如他们当初北上谈判时的模样,若昭仰头冲李世默笑笑。 “你放心,有阿汐呢。” 也是,李世默眯着眼睛回想在北燕的遭遇。有明月长公主在,也无妨。 若昭上下打量李世默片刻,露出一个暖融融的笑。 “想什么呢,关中不能再打了,我们要赢。” 她扬起嘴角。 “我们一定会赢。”
时至九月十五日,李世默携李世谚、凌风和一支五百人的精锐北上抵达泾州附近。走之前将秦岭上的一应政务全权交给杨秉廉,又额外提拔了薛珩和萧岚为副手辅佐杨秉廉。 这样的安排格外微妙,在长安陷落之前,杨秉廉已官至刑部尚书。如今上了秦岭,在中书门下缺位,六部之首吏部尚书就是李世默本人暂代的情况下,杨秉廉在百官中应当拥有绝对的地位。 但是,李世默又单独提拔了无官无爵的薛珩和萧岚。前者曾是宣王府的幕僚,后者是宣王婚礼上驾车亲迎的至交好友,用意已经十分明显。 这次安排,明为器重杨秉廉,实则抬升薛珩萧岚,给了二人历练积累的机会。薛珩基本不用历练,他在吏部耕耘数十载,官资远比杨秉廉深厚。 关键是萧岚,萧二公子年纪轻轻就被委以此任,宣王殿下器重之心已然十分明显,就看萧岚能不能接得住。 萧岚一改往日长安人眼中的纨绔轻浮,亦步亦趋地跟着杨秉廉身后学。 “二公子天资聪颖,老夫其实能教给你的东西不多了。” “那就多给我派点活咯!” 萧岚抱着一沓厚厚的户籍文书笑眯眯地跟在杨秉廉身后。秦岭陆陆续续投奔宣王的人越来越多,各色人等鱼龙混杂,李世默本来早就想重新修订户籍,无奈忙于各项兵事,一再搁置良久。 于是在某次朝会再次议及此事时,众臣纷纷推诿谦让之际,李世默玩笑般的点到了萧岚头上。 “云渊,你年轻,精力又好,苦活累活理应多承担一些,就你了,能办到吗?” 萧岚当然求之不得。 陆陆续续忙到了李世默出发之后,萧岚总算把户籍编订一事全部完成。等他送到杨秉廉的案头上时,这位曾经的刑部尚书一边翻着籍册一边赞叹。 “很不错嘛!条目清晰,数据无误,格式准确,排版也漂亮。” 合上簿籍,杨秉廉显然对自己这位忘年交更加感兴趣了。 “你怎么对这些民政之事如此熟练?” 萧相大人果然早有准备?给这个儿子从政铺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