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人生如戏,全靠演技 (第1/2页)
“曾教练,我能问一下,这花园口足球青训基地是...” “哦,这个啊,这个是我名下的一个足球学校。”曾政随口道。 “您名下的足球学校?” “没错,我打算自己组建个球队,冲击甲A。”曾政也不含糊,直接说出了自己的目的。 这些年足球蓬勃发展,每年都有大量足球俱乐部应运而生,申请报名乙级联赛。 踢出来的都拉了赞助,踢不出来的就地解散。 所以别看有那么多足球队涌入市场,每年被淘汰的也不计其数。 其中酸楚,连甲B都难逃降级厄运的火车头再清楚不过了。 “曾教练,恕我冒昧,您作为一名教练,所有人都得竖大拇哥;可要是带队的话...” “这一点不用陈经理cao心了。” 曾政翘起了二郎腿。 “只要能踢出成绩,钱就不是问题。钱的问题解决了,大部分难题也都解决了。” 说着,曾政又掏出两份文件。 “这是包文杰和李伟风两人自己的转会申请,上面有他们的手指印还有签名,身份证复印件儿我也带了。” “曾教练,你这准备的可真齐全啊,难道料定了我们会卖人?” “陈经理,不瞒您说,我这支队伍是以健力宝青年队为基础打造的,核心球员全都是现役的健力宝学员。” “健力宝出国四年了,明年就要学成归来。” “这样一支队伍打散的话实在是太可惜了,陈经理,您看呢?” 听到曾政的解释,陈经理点了点头。 健力宝的球员,觊觎的势力太多太多。 以健力宝的水平,如果成队回国的话,常年占据一个甲A席位也不是什么难事儿。 但问题是,那些送学员去健力宝的本土势力会轻易撒手吗? 看着陈经理疑惑的眼神,曾政瞥了瞥陈经理手中的合同。 下一秒,陈经理瞬间反应过来。 “曾教练,你的意思是已经把健力宝全都买...” 说到最后,就连陈经理都觉得不可思议。 健力宝学员来自天南地北,就算竹鞋都没这么大的能量将他们全部整合。 “我不需要把所有人都买下来。” 曾政掰着手指,“我只要有11-15人作为核心,这支队伍就算成了。” “当然,健力宝的原队员,当然是越多越好!” “并且这些学生跟了我四年,他们也想自己回国后也想留在我身边继续踢球。” 作为一名铁杆球迷,陈经理听到这心里也是火热。 他当然清楚,健力宝因为队伍的特殊性,完全有资格可以代表国家队出战。 就像今年的世青赛,健力宝就是成队代替国青征战的。 虽说激动,但陈经理还没有失去理智。 “曾教练,我能问一下,您目前已经...” 见陈经理指着手中的合同,曾政轻嗤了一声。 “辽足那边,张饮的大院儿是我的合伙人之一。” “大连体校那边也很支持我的工作。” “天津、武汉、青岛当地体工队招呼都有人打完了。” “我毕竟是竹鞋下来的,他们这個面子还是要卖的。” 一边听着曾政,陈经理一边掰着手指头。 如果曾政说的是真的话,那目前健力宝一半以上学员都已经被“搞定”了。 “曾教练,听你这么说,健力宝归来后岂不是要姓曾了?” “那倒不是!” 曾政可不掉对方的言语陷阱。 “那几个部队和八一来的小子我着实使不上力。” “不过他们个的家长倒是挺好说话。” “在我详细解释了什么是足球职业化之后,他们还都挺支持我工作的。“ 陈经理听到这,这才放下心来。 最起码曾政不是满口胡邹。 前世健力宝之所以解散,究其原因就是产权不清。 虽然名字叫健力宝,但只是人家健力宝是冠名赞助商而已,产权并不在健力宝名下。 而竹鞋也只是个中间的穿线者,其学员都是从部队、地方体工队、私企俱乐部、当地学校等招募而来。 所以等98年健力宝毕业回国后,这些球员就成了各地方争抢的“香饽饽”。 最后因为没有一方势力能将其整合,竹鞋只好宣布健力宝解散,其球员也被各支俱乐部瓜分殆尽。 曾政要想整合健力宝,难免要和多方势力打交道。 在95年健力宝第一次回国时,曾政就以自己的名义注册了花园口青训基地。 虽然只是一个空壳公司,但正赶上辽足降级。 郁郁不得志的张饮在曾政强大的嘴遁下,直接入股了曾政的花园口青训基地。 作为曾政的合伙方,李鉄、李金雨、姚立这些辽足小将早已是曾政的自己人。 有了这些人当班底,曾政的底气自然也足了起来。 再加上他现如今的名头。 竹鞋和地方省队打过招呼后,这些地方还是会卖曾政一个面子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