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11.决赛下,西方声,东方韵 (第2/4页)
> 既有对前景的期盼,又有对蓉城生活的难以割舍。 他当时假想如果他出国了,他的学生们和陈璇该怎么办。 就在那种状态下,他渐渐在莫扎特的旋律中找到了一种松弛的演奏状态,解放了卡他已久的音乐情绪问题。 那场舞台独秀让他意识到,他一直寻找的演奏情绪之美其实并不是外在的诗意力量,而是一种对生活的深刻体验。 同时他还记起,那是一场他送给孩子们和他自己的莫扎特专场小型音乐会。 那么陈璇为什么没有直接把这段视频给自己,而是通过这种留下线索的方式让自己打开。 答案不言而喻,对方决定用一种委婉的方式提醒他。 提醒他什么? 李安在看完这个视频那一刻,第一时间想到昨晚房间里那两句简短的对话。 随之心中浮现出了一个答案。 “看来大家都很看好你。” “我也就到这了。” “还没比呢,快吃,菜都凉了。” “我吃饱了。” 或许就是他这种略显消极的口气让陈璇看到了,对方才用这样一种方式给自己打气。 的确。 视频里的他,四个月前在另一个舞台上轻松自如的连续演奏了几首莫扎特。 看完这个视频李安也确实想起自己还曾如此连续演奏过莫扎特。 首先他很感谢可爱女友体察入微的关心。 其次他想对说的是,放心吧,他的状态没问题。 固然视频里的演奏听起来很不错。 但他敢说他现在随便再弹那天下午的某首曲目,都会比当时弹得更好。 因为经过四个月的打磨,他的技艺以及对于莫扎特音乐的处理已更近一步。 实力是靠一点一滴的积累所获,状态和灵感在他的优先级里永远小于练习。 这也是为什么他在看完所有人的合拍之后就断言吴复生必定前二,甚至认为对方大概率是这届比赛的金奖得主。 显而易见,对方展现出来全方位实力就摆在那里。 同样25岁,吴复生已经弹完全套的贝奏、肖练、车尔尼740。 这还只是他知道的,他不知道的呢? 这每一项练习背后所要付出的汗水只有每个亲身练习过的人才清楚。 李安大学四年加本科毕业后的两年半,也没有半刻休息的在练习,而他只完成了不到吴复生一半的曲目量。 尽管毕业之后他不得不因为生计问题拿出一部分时间去工作。 没办法。 这就是现实,先天的家庭条件和后天的努力同样重要。 更何况对方在在目前这个阶段所展现出来的天赋至少不次于他。 那么他凭什么赢的了对方。 凭某一种上台之后从天而降的状态吗? 李安心里很清楚,从规则上看,他已经走进决赛,距离金奖只有一步之遥。 但这一步的距离对于目前的他还有不短的距离。 现在回头再看看这一段。 从备赛到出征,横跨两个世界,练习同时兼顾工作生活,他已经做到了他能做到的全部。 此刻他的两张底牌已经全部打完。 暴风雨助他险进第三轮,告别送他进决赛。 没什么遗憾了。 甚至于得说他很开心,很满足。 见识了国内顶尖院校最优秀的演奏者们,同时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最重要的是他重新找回了那把属于他的钥匙。 钥匙的名字叫信心。 是曾经的他在告别前留给他的最后馈赠。 真的没什么遗憾了。 这次比赛过后,他的生活是否会发生一些变化,或许这才是更值得他花费心思斟酌的问题。 看向一旁贴在墙壁上的海报。 ‘第十八届星海杯全国钢琴大赛青年公开组决赛’的字样在他心里像是一页已经翻过的章节。 站起身长出一口气,李安感谢小米给他的提示,让他重新回顾这一整段,也让他在这样的时刻想起了那几个孩子。 他猜此刻其中至少有三个人在等待着他的登场。 给孩子们再好好打个样。 片刻。 随着大屏幕里雅涅夫起身鞠躬,李安平静的走出了他的休息间。 最后时刻,他能做的就是按照他的设想,把他关于k466的全部心思都留在最后的舞台上。 在这首作品上,他下的功夫丝毫不次于告别。 之所以这首作品不能成为他的底牌,是因为协奏曲和奏鸣曲真的是两种东西。 然而就在他从休息间走往后台这么短短一段路的功夫,舞台上却发生了一点小变故。 谢正乾老爷子被乐团首席扶下舞台。 李安刚走出安全通道,迎面王大立在一名工作人员和吴复生的陪同下火急火燎的朝着他这边走来。 三人身后乱走一团的后台入场大厅刚刚像是发生了什么紧急事件。 他的眉头还没来得及皱起,三人已是走到他身前,王大立急促道:“正要找你,你得调整一下出场曲目!” 什么情况? 紧接着吴复生解释说谢老爷子指挥完雅涅夫的曲目身体有些不适,被人扶下了舞台。 李安皱眉间呼吸一瞬抢了一拍,忙关心道:“谢指没事吧?” 王大立盯着李安一字一字咂道:“你现在什么事情都不要管,先调整状态,上台先演奏指定曲目。” 吴复生也没想到最后关头忽逢变故,他已经走到李安身后帮李安拍肩放松,“谢老爷子没事,你别乱,还有候指,而且乐队都是现成的,你们已经排好了,一会什么都不用想,放开去弹。” 李安听明白了,谢老爷子恐怕今天是上不来了,恐怕一会儿要上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