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家有三小只_第五百五十五章 最忙八、九月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百五十五章 最忙八、九月 (第2/3页)

让我先帮他弄车。”

    “呸!老家伙,关心我,骗鬼呢?”

    刘海中见许大茂不肯透漏一丝半点,心里有些气,右手一缩回,摇晃蒲扇找补道:

    而徐庆没多问,也没表现出好奇,直接告诉他,只要刚买的卡车没下乡,就能借给他用。

    便想找徐庆一块干。

    于是想出了这么个辙儿,看看徐庆啥反应。

    徐庆穿着长袖白色的确良衬衫,下身喇叭裤,慢悠悠地出了城,直奔郊外自家rou联厂过去。

    至于许大茂昨晚所说的见什么大老板,他一点兴趣没有,也没心思去琢磨。

    已七月多,对他来说,七、八、九三个月,要忙收粮,收猪。

    哪有精力去想别的。

    快七月底的时候,二麻子下乡就很少回来,徐庆隔三差五通过电话和住在乡镇公社的二麻子,沟通收粮与收猪情况。

    他今年没下乡去,全权交给二麻子办。

    当老板了,哪能年年下乡。

    况且,算起来今年已是第三个年头。

    前两年他带二麻子没少下乡跑,二麻子已对乡下很了解了。

    哪个乡镇是谁?有几个村子,村长是谁,大队有几个,都很门儿清!

    徐庆则留在郊外rou联厂,处理粮站库房和rou联厂,以及开在城里东单菜市场附近的粮站事宜。

    整整八月、九月,徐庆都在忙。

    二麻子今年收一车麦子,就拉一车回城,没白天没黑夜。

    徐庆自也是忙的没了时间概念。

    两个月下来,收粮情况比去年还要乐观。

    小麦收下二十多万斤。

    玉米三十万斤。

    绿豆和小米也不少,各五吨多。

    而这,自然是近几年下乡收粮收猪,在乡下树立起口碑的效果。

    都知道徐庆讲信誉,二麻子做事也麻利,爽快。

    各个乡镇的村民,乐意把自家的粮食,除去要交给国家的外,多余的全卖给徐庆和二麻子。

    比起那些观望了一年,去年才开始收粮的其他人来说,徐庆抢占先机是其一。

    其二,徐庆跟几个公社打交道两年多,该铺的路,已提前走通。

    哪怕是同样的收购价钱下,村民宁愿选择卖给徐庆,而不是其他人。

    就算不信徐庆,但有公社出面协商。

    对于没多少文化的村民来说,完全不担心徐庆和二麻子收完粮找不见人。

    这也使得,徐庆一时半会没办法给所有人结清粮款,却多了周转、回旋的余地。

    只不过,徐庆不会拖欠农民的粮款。

    他把第三季度的rou联厂货款一收回来,又将东单粮站挣的钱,全在十月初国庆期间,带二麻子下乡,一一给卖给他粮食的农民结了。

    徐庆今年收粮,收猪。

    不但没借钱,

    而且还买了卡车。

    比起去年,算是前进了一大步。

    把事情处理完后,徐庆坐在副驾驶,对胳膊黝黑的二麻子道:

    “麻子哥,去我老家村里,我顺便看看我爷爷奶奶和我二爸他们。”

    二麻子搂着方向盘道:

    “好嘞,庆子,我路边把车停一下,把油加上,咱就过去。”

    徐庆点了下头。

    三分钟后,拉了半车玉米的解放牌卡车,在一个相对宽敞点的土路上停下。

    二麻子跳下车,拎着塑料油桶,打开卡车的油箱盖,在路边往车上加起油。

    这年头,加油站不是遍地都有,别说乡镇,就是个别小县城都没加油站。

    开车的人经常自备塑料油桶,防备汽车路上没油抛锚。

    徐庆也走下车,活动手脚,同时呼吸深秋山野的清新空气。

    农村的好处是,天总是湛蓝,水总是清澈。

    风也比人多的城里凉爽。

    只是入秋了,风一吹过,倒令人不禁遍体生寒。

    二麻子加完油,把空油桶盖子一拧,沾了柴油的双手在路旁土里随意抹了抹,掏出身上的经济烟,抖出两根,先让徐庆拿,随后自个嘴角凑到烟盒跟前,叼出一根道:

    “庆子,走,上车,咱们这就去你老家。”

    很快卡车就发动,发出轰隆隆的声响,继续在跟车身一边宽的土路上继续行驶。

    快晚上时,徐庆和二麻子才到了自个老家村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